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土耳其著名作家,1952年6月7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土耳其小说家之一,并因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的身份、记忆和历史等主题而享誉全球。
帕慕克的作品不仅在土耳其广受欢迎,在国际文学界也赢得了极高声誉。他于20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赞扬他“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的新象征”。他的代表作包括《白色城堡》(Beyaz Kale)、《我的名字叫红》(Benim Adım Kırmızı)、《伊斯坦布尔:记忆与城市》(İstanbul: Hatıralar ve Şehir)以及《纯真博物馆》(Masumiyet Müzesi)等。
除了小说创作,帕慕克还以其随笔集、短篇故事集和对文学及艺术的评论著称。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发行,对于增进世界对土耳其文化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叙述和独特的文学视角,帕慕克成功地构建了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学桥梁。
早年经历
1952年6月7日,费力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umuk)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尼尚塔石区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西化家庭(这个家庭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后裔)。
1958年,帕慕克6岁起就开始学画画,尤其是钟情于伊斯兰世界的古典绘画,因为他发现画画可以使他变得快乐,并得到家人的赞赏。
帕慕克从小就接受了西式教育,中学在美国人开办的私立学校——罗伯特学院就读。
1967年,奥尔罕·帕慕克进入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专业。家人希望他继承祖业,当一个出色的建筑工程师,因为他的爷爷曾是土耳其著名的土木工程师,在1930年代初期发了大财,当时的土耳其共和国对铁路建设投入巨资,而后他开了一家大工厂,1934年过世,时年52岁,留下大笔财产。帕慕克的父亲和伯父也因为这个缘故而就读于同一所大学,一直从事建筑方面的商业生意。
1970年,帕慕克大学3年级,他立志从事文学创作,因此辍学,其后进入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新闻。
1974年,帕慕克22岁时放弃了绘画,因为他决心要当一名小说家。
1977年,奥尔罕·帕慕克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系,为了避免服兵役,他又申请了硕士学位继续在学校深造学习。
文学之路
1974年,帕慕克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杰夫德特和他的儿子们》。 帕慕克精通英语,但一直坚持用土耳其语写作。
1977年,大学毕业后,帕慕克沉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一时期,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反对他写小说,尤其是长辈们指责他"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
1978年,帕慕克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父母离婚后,他专注于小说创作,题材是关于生活感觉的小说,关于存在目的的小说。帕慕克认为,作家就意味着耗费经年累月的耐心,去挖掘自己内在的第二自我,去认识塑造了他的那个世界。他将自己关在房中,坐在桌前,独自审视自己的内心;他在一篇阴暗之中,用语言建构起一个新世界。
197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先生和他的儿子们》写成后并在1982年顺利出版,此后获得了《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在1983年,帕慕克又获得了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同年他的第二部小说《寂静的房子》出版并获得了土耳其马达拉勒小说奖,同时在1991年又获得了欧洲发现奖,法文版顺利出版。
1982年,对帕慕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和俄罗斯裔土耳其姑娘阿依琳·特里根结为夫妻。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先生和他的儿子们》,开始了职业创作的生涯。
1983年,帕慕克携妻子一起移居到美国。
1985年,帕慕克的第三部小说《白色城堡》完成,这是他第一本历史小说。
从1983年到1988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爱荷华大学做了三年的访问学者,这更加深了他对西方文化与环境的理解,帕慕克认为:“一个作家,他的内心世界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我’,他的工作就是经年累月地、充满信心地去慢慢发现那片塑造了另外一个‘我’的世界。‘我’感觉到‘我’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也塑造内心世界的另外一个‘我’。”
1990年,《白色城堡》获得了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纽约时报》书这样评论道:“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
1990年,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黑书》,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让帕慕克在土耳其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1991年,帕慕克的女儿降生,起名为“露雅”,土耳其的意思为“梦想”,以此来表达他对东西方不同文明与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期望。帕慕克既是一位后现代派作家,还是一位具有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他既希望通过现代的西方文明来改变落后的土耳其现实社会,又期望保持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遗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始终站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立场上,坚持批判与继承的态度,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技巧,同时融合古老东方的历史文化,来寻找土耳其民族的文化身份,述说着他对于东西方文明的态度与看法。
1992年,帕慕克以《黑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电影剧本《神秘的脸》。
1995年,《黑书》(法文版)荣获法兰西文化奖。
1997年,《新人生》出版后,在土耳其引起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之一。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后荣获了2002年的法国文艺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1999年,帕慕克的文集《别样的色彩——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出版。
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深度而著称,是奥尔罕·帕慕克最钟爱的作品,他称这部作品为“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政治小说”。
2003年,《我的名字叫红》荣获IMPAC都柏林文学奖,《我的名字叫红》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并由此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2004年,《雪》被选入《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好书”。
2005年,自传式作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获得了德国书业和平奖,并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6年,《雪》荣获法国“梅迪西斯外国作品奖”。2006年10月12日,而被瑞典文学院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土耳其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2009年,帕慕克在土耳其出版小说《纯真博物馆》。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