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实行严格的分级转诊制度,一般情况下,民众日常看病首先要去小型诊所和私立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以门诊为主,不设病床。只有当诊所医生判断病情超出其治疗范围,开具介绍信后,患者才能前往大医院就诊。
即使有紧急情况叫了救护车,医院也会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若判断患者情况良好,依然可能会将患者送回居所,以避免占用医院床位。对于非紧急情况的非患者,大医院通常不会接收。
如果没有诊所开具的介绍信直接去大医院,可能要多支付额外的“特别料金”,而且就诊手续相对复杂,可能还会面临被拒收的情况。
蒙着神秘面纱的综合医院,拥有实力雄厚的医疗队伍,但是为了高效公平地使用医疗资源,通常不接受普通患者。□悠园(日本茨城家庭主妇)
难得周末有时间,让我把夹在报纸里的广告也一一翻阅。各种购物广告之后,一行醒目的大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听不到孩子哭声的小儿科隆重开业!原来是我家附近又添了私人诊所,而且标榜自己有让小娃娃闭嘴不哭的本事呢。
说起小儿科,我自然当仁不让,绝对是小儿科里的老油条家长!这些年带着三个孩子,闯荡各地不同医院,与无数医生打过交道。
日本实施全民医保,加上各地政府为了可以收获更多被称为“居民税”的财政收入,就要努力招揽外来人口定居本地。于是各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条款,其中自然包括育儿政策,首当其冲就是医疗免费。
比如东京23个区都是15岁以下医疗费全免,去医院一分钱不花。我所在的城市则是15岁以下看病一次600日元(约合36元人民币),同一医院一个月收费不超过1200日元。虽然不是全免,但也绝对不算负担。由此可见,在日本,医疗费并不是左右父母选择医院的要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