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持续席卷印度中部、西北部等地区。28日,西尔萨和楚鲁两地气温突破50℃大关,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等地日间气温高达45℃。
在高温影响下,各地医院门庭若市,更有人因中暑不治身亡。影星沙鲁克·汗因高温生病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极端炎热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更让许多行业的生产力大受打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仅仅建议人们多居家、多补水显然是不够的。印度急需针对炎热天气建立全面的政策响应机制。
值得赞扬的是,印度气象局(IMD)在高温预警工作上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3月1日,IMD发布了3—5月气温预测,称全国多数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随后于4月1日更新天气预测,对4—6月各地气温做出了更详细的预测。
IMD警告称:“持续高温天气可能导致脱水,并给电网和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带来负担。为应对挑战,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行动。”负责推进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项目的印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也在积极响应,就高温问题向卫生部门签发公告。
5月30日,孟买遭遇高温,小贩在火车下休息。(视觉中国)
今夏正逢印度的两大国民盛事:印度板球超级联赛和第七轮人民院选举。在极端炎热的地区,选民投票参与率低于预期值,更有一些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因中暑晕倒。尽管超级联赛的赛事多在晚间,但球迷们往往在温度最高的下午就开始入场,球员也会在此时热身。
各地已对大规模集会作出预警,也要制定并落实高温应对行动规划。这些规划应聚焦提升炎热天气下应对健康风险的意识,完善卫生系统应对高温疾病的能力。有关政府部门应携手共进,为人们敲响警钟,采取措施减少高温暴露并提升适应能力;建设遮荫场所和设施,并避免户外劳动人员直接暴露在炎热环境下。
与大规模集会问题一样,中央政府就高温应对行动规划也做出指示,但多数城市或邦尚未开展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以来,在艾哈迈达巴德市实施的行动方案已有效降低当地极端高温导致的死亡率。特伦甘纳邦和奥里萨邦也各自制定了计划,但其效用仍取决于落实的力度。
有迹象表明,人口密度、混凝土结构、绿化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温度。多年来,学者一直用“城市热岛效应”来解释特定地区相比周边温度更高的现象。缺少植被和水体、地方工业水平、能够留存热量并限制空气流动的密集基础设施,以及大型空调系统释放的热空气,都会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
印度布巴内斯瓦尔理工学院近期发表一项研究,收集了141个印度城市的数据。研究表明,城市的变暖水平要比平均水平严重一倍。西北、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夜间地表升温效应比其他城市更为显著。
研究人员警告称,城市快速扩张导致的热岛效应会给极端炎热火上浇油。面对这种形势,政府机构应迅速采取措施。由于高温天气下夜间温度的变化会更为明显,可以采取通风、遮阳、隔热和反射表面等被动散热手段降低室内温度。建筑工程应推广吸热量较少的可持续材料,避免过分储存热量。水体和绿化也能有效抑制夜间升温。
当局应制定公共政策,促进各方协调举措,共同设计和推进高温应对策略。卫生、规划、环保、交通、教育、劳工、基建、财政等部门应携手参与规划,并为地方企业和机构提供技术与财政支持;学界、社区和大众的参与同样重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