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一部巨型官修目录学巨著,其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乾隆皇帝为系统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而下令编纂的大型图书分类目录。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当时所收集、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所有书籍内容的高度概括与评价,更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极高学术价值的文献索引工具书。
《四库全书》工程浩大,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纪昀、陆锡熊等人担任总纂修官,在全国范围内广搜博采各类古籍,并将它们按照经、史、子、集四大类进行分类编排。《四库全书总目》则是对这近万余种入选及未入选但作为存目处理的书籍进行了详尽的注解和评论,每一种书都撰写了包括作者简介、成书背景、内容概要、版本源流以及该书在学术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提要。
全书共分6部分,包括经部、史部、子部、集部4大部分的著录书目提要,以及“存目”2部分,共计约200卷。其中,著录书目总计3400余种,而未被收入四库全书正文仅做存目的书籍则多达6700余种。这一规模庞大的目录体系不仅展示了清朝前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面貌,也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于学术文化管控的标准和态度。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过程中,体现出了严谨的学术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后世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依据,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学术工具书。同时,《四库全书总目》本身也是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编纂原则、体例与方法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图书馆学、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