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的吴殿星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团队深入农村地区,关注农民的需求,并结合市场最新趋势,从实践出发进行理论研究,随后利用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指导实际操作。他和团队历经8年科研攻关培育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看似与普通大米并无区别,却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宜糖米”。
“每次下田吴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浑身沾满泥巴也丝毫不疲倦;在研究中哪怕碰到各种困难挫折,他都会鼓励我们积极面对,他对于农学研究的热情始终激励着我们团队的所有人,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跟着我们一起深入一线。”安增旭说。
今年,团队又成功创制选育出超高含量抗性淀粉水稻种质12份,研制出了烘焙熟化米粉的抗性淀粉含量30%以上的品系3个,最高的达43.6%。同时,为符合更多元的消费要求,宜糖米不断向粳米、籼粳中间型及优质化发展,消费者关注的口感问题在近期上新的第五代宜糖米中已得到明显改善。
“一个好的功能水稻品种不仅要高产,还要兼顾成为米饭后的功效、营养与口感。”吴殿星说,“通过建设科技小院的模式,让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互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们都能加入进来,在交叉互补的研究中,我们团队不断进行创新、迭代,努力让这碗米饭越来越好吃,越来越有营养。”
据吴殿星介绍,相同的技术原理,团队已将其高效延伸用于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系列其他淀粉类主粮作物。未来,人们在低GI主食品种及类型的选择上会更加丰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