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生活 > 一座石刻艺术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
  • 0
  • 0
  • 分享

一座石刻艺术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

大足石刻博物馆 2024-01-22 15:23:25

大足石刻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古代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占地面积58.5公顷,建筑面积18000平米,是具体负责以大足石刻为主要内容的大足全区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宣传和合理利用工作的专业机构,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专业博物馆。

大足石刻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遗存,以及文物库房藏品两部分。石窟寺遗存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文物库房藏品现有673件(套),实有6489件。

1、场馆概况

大足石刻博物馆位于大足宝顶山景区,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一座集陈列展示、保护、收藏及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的现代博物馆。

博物馆拥有常设展陈《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360度环幕影院以及功能完备的学术报告厅、旅游服务设施等,是一座集陈列展示、保护、收藏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博物馆。

--- 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 ---

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于2022年7月20日起正式运行。占地面积约433亩,主体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括旅游综合服务区、4K宽银幕影院、8K球幕影院、文物医院等。

2、北山石窟

北山石窟位于大足区主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巅(俗称佛湾),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唐景福元年(892)首先开凿,后经地方官绅、士庶、僧尼等相继营建,至南宋绍兴末年(1162),方具现存规模。

北山石窟造像依岩而建,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约7-10米,形若新月。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其中造像264龛窟,近万尊,阴刻图1幅,经幢8座。北山石窟造像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题材丰富,以密宗造像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 日月观音 ---

日月观音位于北山佛湾第136窟右壁中部。雕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像坐高147厘米,结跏趺坐于方形金刚座上,其左右各刻一位侍者。观音头梳髻,戴精美的卷草、花卉纹饰宝冠,耳垂珠串,胸部装饰璎珞,披帛贴身飘垂座前,极富装饰之美感。

--- 玉印观音 ---

玉印观音位于北山佛湾第136窟左壁中部。雕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像高143厘米,右手持宝印,左手握印带,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观音头戴精美的高花冠,冠体玲珑剔透,手指般大小的珠串均以浮雕刻成,虽距今八百多年,仍完好无损,令观者无不称奇叫绝。花冠的处理,细腻而不琐碎,注重线面结合,一切细腻的变化都包括在块面中,形成了良好的整体感,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们高超的艺术实践。

--- 西方净土变 ---

北山第245号龛。龛高385、宽260、深120厘米。雕刻于唐末(892-906)。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雕刻。龛中部刻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此三像合称“西方三圣”。

龛上部刻“西方极乐净土”,中下部刻 “三品九生”;下部和龛外左右侧方框内刻“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观”图。全龛造像布局严谨,构图饱满,人物多达530余尊,表现场景繁多,展示器物丰富,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并用;且透视法则正确,层次分明,空间感极强,充分展示了唐代雕刻的高超技艺。为研究唐代乐器、建筑、服饰、舞蹈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在同类题材中至今保存完整,被誉为“晚唐最为精美的石窟艺术作品”。

--- 转轮经藏窟 ---

北山第136号窟。窟高45、宽413、深607厘米。雕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窟正中刻转轮经藏,正壁刻释迦佛及观音、大势至菩萨,左右壁对称构图,各刻三尊菩萨像,左壁为文殊菩萨、宝印观音、如意珠观音,右壁为普贤菩萨、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造像的身姿或正或侧,或坐或立,既可独立成龛又使全窟浑然一体。造像雕刻细腻,形神兼备,保存完整,雕刻技法洗练娴熟,刀法准确利落,造型线面并重,装饰繁复,富有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 数珠手观音 ---

北山第125号龛。像高92厘米。雕刻于宋代(960-1279)。观音斜依石壁,立于莲台上,头戴花冠,目光下视,含颦欲笑,神情娇媚。观音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右手腕,双手下垂交叉于腹前,显得豁达大度,悠闲自若。身躯置于椭圆形大背光之中,营造了和谐统一的完美感和图案形式之美。

--- 古文孝经碑 ---

北山第103号窟。方形人字顶窟,位于北山佛湾北段最南端,刻石于南宋孝宗时期(1163-1194),碑文作六部分,分别占据窟内壁面和窟外左右壁。《孝经》是孔子论证“孝”的一篇文章,在其流布过程中,分古文和今文两种版本,古文二十二章、今文十八章。古文孝经自南北朝时就少流传,唐代玄宗李隆基御注孝经颁行天下十八章,并刻于太学,即今西安石台孝经,为今文版本。二十二章古文孝经几于失传,北山遗存的这通古文孝经碑,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团杨家骆、顾颉刚等专家考察北山石窟时,赞誉为“寰宇间仅此一刻。”

3、宝顶山石窟

宝顶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以大、小佛湾为中心,由僧人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主持开凿而成,是中国唯一一处有整体构思的大型石窟。大佛湾为一“U”字形山湾,造像崖面长约500米,高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

宝顶山石窟造像中尚存碑碣16通,题刻、游记、诗词44件,培修、装绚记49件。其中,刻于公元1174-1252年间的《唐柳本尊传》碑,以及公元1425年刘畋人撰写的《重开宝顶石碑记》等对研究宝顶山石窟史乃至中国密宗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 六道轮回 ---

宝顶山第2号龛。龛高780、宽480、深360厘米。雕刻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图中巨轮,是载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转轮王两臂怀抱巨轮,表示业力不可逆转,命运随业力而定。

--- 千手观音 ---

宝顶山第8号龛。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造像占据崖面88平方米。观音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座侧雕刻侍者、力士等像。观音慧目下视,面相慈祥,身躯两侧和上方,呈放射状的浮雕出千手,每只手各执器物。手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显得圆润多姿,金碧辉煌,被誉为“天下奇观”。

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宛如孔雀开屏,是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发展的高峰和极致,堪称中国最大的石雕千手观音。

--- 释迦涅槃圣迹 ---

宝顶山第11号龛。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释迦佛像,慧眼微闭,神态安详,头北脚南,右侧而卧,下半身隐入崖际,右肩陷于地下,仅现大半个身躯,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中,可谓规模最大的半身涅槃像。佛前弟子,帝王诸像,垂眉致哀,神情肃穆,收到以小衬大,以竖破横,虚实相济的效果。释迦佛像全长31米,只显露半身,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以示佛大不可度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

--- 父母恩重经变相 ---

宝顶山第15号龛,龛高700、宽1400、深250厘米。雕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这龛《父母恩重经变相》就是以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

--- 圆觉洞 ---

宝顶山第29号窟。方形平顶窟,高600、宽900、深1200厘米。雕刻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窟正壁中刻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刻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刻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左、右壁对称各刻六尊菩萨像。三身佛前跪一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

整窟为人工开凿,造像和岩体浑然一体,实乃精妙的设计和施工所成。窟内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菩萨花冠精巧玲珑,肌肉丰满细腻,极富质感,显得端庄典雅,轻纱薄裙,璎珞珠串,装饰繁复,形神兼备,气质超凡绝尘,匠师赋予石头艺术的生命力;洞口上方开设天窗,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显示了古代雕刻大师善造典型环境的才能;右壁上方刻一龙,雨水自龙头滴入下方的钵内,经石壁暗道,再由窟底水沟排除窟外,形成一个周密的排水系统,可谓巧夺天工。

4、南山石窟

南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南面约2公里的南山之巅。南山,古称广华山,树木葱蓊,风景幽丽,素有“南山翠屏”的美誉。

南山石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造像崖面长80余米、高3-10米,通编为15号,明清有增补。主要有真武大帝龛、后土圣母龛、三清洞、龙洞等道教造像题材。是中国南宋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

--- 三清古洞 ---

三清古洞共刻像421身,排列了从道教“三清六御”到三百六十天尊的完备神仙序列,生动地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六御”信仰的历史事实。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是最完备而有系统的反映宋代道教神系的实物资料,是全国道教造像的珍品,也是研究道教史和道教造像艺术珍贵的实物资料。

--- 后土三圣母 ---

南山石窟第4号。龛高315、宽275、深163厘米;刻于南宋,表现的是道教中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神祗,民间俗称送子娘娘。

三圣母像,气度雍容华贵,目光慈爱,表情恬静,让人顿生亲切之感;艺术风格上,刀法方硬,线条简练,是大足宋代道教造像中的精品之一。

--- 龙洞 ---

南山石窟第15号,窟高346、宽210、深185厘米,刻于宋代,表现道教中的龙。洞中石龙,昂首望天,龙躯修长,一身四折,头东尾西;前两爪挂于山石之上,后两爪撑地,大有欲飞九天之势。

5、石门山石窟

石门山石窟区东面20公里的石马镇,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间(1094-1151)。造像崖面全长71. 8米,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

石门山石窟为释、道合一造像区,佛、道造像皆具特色。佛教造像中的十圣观音洞、孔雀明王经变窟、诃梨帝母龛,和道教造像中的三皇洞、东岳夫妇像等都是同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表现了宋代造像精湛的雕刻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宋代佛教和道教相容并存的事实。

--- 玉皇大帝 ---

石门山石窟第2号龛。高82、宽93、深39厘米,建于南宋绍兴17年(1147)。主尊玉皇大帝,戴冕旒,着袍服,捧玉圭,气宇轩昂,跌坐于双钩云头靠背椅上,有似人间帝王高高在上。左右侍者像,手握长柄方扇,举持身后。

龛外下部刻高182厘米的千里眼,顺风耳形象。千里眼,头戴束发箍,面容清瘦,眼如铜铃,张目远视,上身著护胸甲,手持法器。顺风耳,面目丑怪,面部肌肉夸张,两耳上耸,侧耳细听,上身赤裸,斜挂一带,手持一蛇状法器绕于颈后。

--- 三皇洞 ---

石门山石窟第10号窟。窟高301、宽390、深780厘米,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道教洞窟,建于宋代。窟门处有一长方形甬道,窟的顶壁和右壁在清代乾隆年间坍塌,现窟顶部和右壁已维修。

窟内正壁端坐三身帝王像,中为天皇,两侧分别为地皇和人皇。三像皆坐于龙头靠背椅上,头戴高方冠,香袋护耳,着宽袖大袍,双手在胸前捧笏。在三像头上方的圆形龛内,刻道教的“三清”尊神。在三皇像两侧,左侧站立捧笏官员像,右侧站立抱圆筒状器物侍女。

该窟造像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备受专家和游人重视,有专家赞誉为“宋代道教造像的绝巅”。

--- 东岳大帝及淑明皇后 ---

石门山石窟第11号,刻于宋代,龛高240、宽364、深90厘米。壁面中为东岳大帝及淑明皇后,端坐于双龙头靠背椅上。东岳大帝面净无须,头戴朝天幞头,身着圆领朝服;淑明皇后凤冠霞披,身着华服;左右各侍立一童子。上部环列众眷属及地狱十王,下部横向刻出牛头、马面等地狱场景。

造像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左右十王相随,下部地狱场景相伴,众侍者环拱布局,反映出公元10-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

6、石篆山石窟

石篆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西南20公里的三驱镇,由庄园主严逊主持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间(1082-1096),相传为蜀中名僧希昼禅师的开山道场。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

石篆山石窟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中国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孔子龛,刻孔子及十弟子像,是弥足珍贵的儒教造像,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 志公和尚 ---

石篆山石窟第2号龛。刻于宋代;龛高234、宽254、深172厘米。圣僧志公和尚,头披巾,方脸微胖,略有笑意;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肚腹外凸,足蹬草履,迈步前行。左手握持角尺,手腕悬挂铁剪,举右手,笑指身后徒弟。弟子,短发齐耳,方脸敦厚,仰面相望,身着圆领窄袖长衫,腰系带结,足穿草鞋;双手举托挑棍,挑棍左挂方斗、秤杆及秤砣,右挂拂帚;正驻足而立,似聆听师父教诲。

--- 孔子及十哲像 ---

石篆山石窟第6号。高194、宽325、深148厘米;表现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十大弟子像,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

龛中主尊至圣文宣王孔子,梳高髻,扎头巾,巾带飘飞;着翻领广袖长服,下着裙;敝膝长垂,足蹬云头靴,踏于双孔方几上。左手抚膝,右手握宝扇,正襟危坐,俨然一代宗师。左右对称站立五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号“十哲”;左侧为:颜回、闵损、冉有、言偃、端木赐;右侧为:仲由、冉耕、宰我、冉求、下商。

--- 三身佛 ---

石篆山石窟第7号。高147、宽636、深138厘米;表现佛教三身佛像,刻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正壁刻主尊三佛,中为毗卢遮那佛,身旁侍立阿难、迦叶;左为卢舍那佛,右为释迦牟尼,身旁均侍立弟子及香花菩萨;两端刻供养人像。左右侧壁对称站立光头弟子像,计六尊。

--- 太上老君 ---

石篆山石窟第8号。高170、宽343、深192厘米;表现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像,刻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龛内主尊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左右侍立十四尊弟子像,对称雕刻;龛外左右各刻1尊护法神将。

以上便是大足石刻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0557.html
中国博物馆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榜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