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这部作品以其深情而雄浑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平凡英雄的生活画卷,令每一位观众在观赏中体验那份坚韧的力量,在深深感动中找寻个人前行的航标。节目中所展现的一幕幕生动且感人的场景,不仅激发了广大观众内心深处对人性光辉的深刻认知与崇高敬意,更以直抵人心的方式传播了积极进取、顽强不屈的时代精神内核。
钱伟长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2010年荣获感动中国人物奖项,下面给大家带来钱伟长的事迹。
人物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克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
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伟长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九十八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人物成就
钱伟长创建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滑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动力学、中文信息学等方面都有贡献。
1934年—1935年,钱伟长和顾汉章测定北京地区大气电参数;
1935年—1939年,在吴有训指导下做稀土元素等的光谱分析和X光衍射,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
1940年—1941年,在加拿大研究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
1941年—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万因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
1943年—1946年,在西奥多·冯·卡门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
1946年—1957年,研究圆薄板大挠度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问题、建筑史;
1957年—1976年,从事飞机颤振、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的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高能电池、三角级数求和,以及广义变分原理中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研究;
1977年—1990年,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板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助壳、穿甲力学、继续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的“参数摄动法”,解决了西奥多·冯·卡门于1910年提出的圆薄板大挠度变形问题,并用于解决各种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他关于广义变分原理的工作,从理论上阐明了变分原理与变分约束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把全部或部分的变分约束条件吸收到泛函中去,把原来的有若干变分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化为完全消除或部分消除约束条件的新的泛函驻值变分问题,并简称这种变分原理为广义变分原理。由于消除了变分约束条件,选用泛函变量不必再满足约束条件,解决了传统变分原理用于数值计算的这一重要困难。这些广义变分原理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可以用在处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场、振动、断裂力学,以及一般力学的各种问题。对非克希霍夫一勒夫假设用广义变分原理处理厚板、厚壳问题的理论研究研究,被称为是对固体力学的新贡献。
感动中国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