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老人要是能扛过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过一年。”
其实这并不是吓唬人的。冬天的特点就是冷和干燥,对年轻人来说,冬天只是多加几件衣服的事儿,对老人来说,冬天就是相对难过的一个坎儿,对于高龄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尤为严峻。
寒冷不只关乎舒适,也会真正威胁生命。
人类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模式,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冬季居民死亡率高出约 10%;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冬季居民死亡率明显增长,75 岁以上老人增长最为显著,约为 30%。
怎么帮家里的老人熬过这个寒冬呢?保暖当然重要,但只注意保暖是远远不够的。这得从冬季威胁老人生命的几大因素说起。
▲老人真的更怕冷
我们常用「有一种冷叫做长辈觉得你冷」来描述老人家的过度关心,但往往忽视了一点,老人觉得你冷,可能是 Ta 把自己对于温度的体感代入到你身上了。
「觉得你冷」的言外之意是「我有点冷」。
老人更怕冷,和多种客观因素有关。
首先,衰老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走下坡路,基础代谢率会逐年下降。
同样是躺着不动,儿童和青年人身体产热的效率要显著高于老年人。数据表明,人到 50 岁后基础代谢率相比青年时会减少约 30%。这也是为什么同一间屋子里,老人觉得冷,中年人觉得刚好,小孩则会觉得热。
基础代谢率一直在走下坡路:
皮肤变薄、血液循环变慢、血管收缩功能减弱,这些和衰老相关的因素同样会导致老年人自身储热、产热的功能受损,越来越怕冷。
哺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衰老还会导致脂肪组织中的 ILC2 细胞丢失,继而削弱寒冷环境下恢复体温的能力。
除此之外,一些疾病和药物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对寒冷的敏感性增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会影响患者自身代谢诱发寒冷耐受不良;骨关节炎(老寒腿)患者怕冷,一降温患处就酸痛不适(ps:老寒腿不是冻出来的,但得了老寒腿确实怕冻)。
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也会让四肢发凉。
老人怕冷,不能推给心理因素或者传统观念,真的是身体顶不住,真的是需要多上心。
▲比寒冷更可怕的,是温差
从暖和的室内走到室外,从浴室的热水包裹来到客厅的冷气嗖嗖,从温暖的被窝艰难起身,环境温度的突然下降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打个哆嗦就过去了,对老年人来说,则是心脑血管的生死考验。
一项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一时间段 (2016 年 1 月),黑龙江省全因死亡中,心脑血管疾病病因占比约 45%,相比之下,海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这一比例要低得多,约为 25%。
是因为东北太冷吗?也对,也不对。
东北的冬天,室外气温可能低至零下 20℃,但开着暖气/烧着炕的室内气温普遍超过20℃,待在室内的东北老人比绝大部分南方老人舒适得多。
研究人员指出,真正带来生命威胁的,其实是环境温度的剧变。
▲跌倒是最大风险
老年人由于腿部肌肉流失,本来就相对更容易跌倒,跌倒的后果也更严重。而冬天,又将跌倒的风险放大了很多倍。
一方面,因为天冷穿得厚、裹得紧,人的行动灵活性会比较受限,厚鞋厚袜也会让脚掌更难感知与适应地面凹凸不平,遮住耳朵的帽子也会影响听力导致听不到提醒;另一方面,冰雪融水导致路滑,本身就是跌倒的高发期。
跌倒卧床后,活动量减少,营养摄入减少,又让老年人的心脑血管进一步承压,进入恶性循环……
▲呼吸道感染或是最后一根稻草
天冷本身不会导致感冒,但天冷时人群聚集、室内空气不流通等因素会显著提升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感冒、流感、新冠,这些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对于高龄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会有更高的概率发展为重症、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以流感为例,肺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细菌性肺炎在健康年轻人中的比例约为 0.5%,在老年患者和有易感因素者中至少为 2.5%。
除此之外,呼吸道感染还有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血管损伤,并发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包炎,如果老人本身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冠状动脉疾病等基础疾病,流感会加重病症。
最近全国开始了新一轮降温,各种呼吸道疾病也处于高发季,保护好自己是保护家人的第一步,大家出行、回家路上,注意做好保暖,预防感染。
家里给老人准备好保暖的衣物,以及预防跌倒的鞋和手杖等用具,雨雪天尽量减少外出,在家陪老人一起运动运动。
祝愿每位老年人,都能舒舒服服,健康平安,阖家快乐。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