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一段时间,天水麻辣烫倒闭成网络流量密码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遍地开花的天水麻辣烫相继倒闭,有的店铺换掉天水麻辣烫的招牌,撇清关系后继续营业;有的店铺老板煞有介事地宣布“我们倒闭了”……
一系列“过河拆桥”的操作,立刻吸引了自媒体们纷纷前来围观,只要在标题里写上“天水麻辣烫倒闭”的醒目大字,播放量就能瞬间流入。
短短几个月,天水麻辣烫从“打响2024年文旅第一枪”,变成人人喊打、追更倒闭的流量密码。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1
天水麻辣烫真的倒闭了吗?
其实,冲上热搜的“倒闭的天水麻辣烫”,并不是天水本地的麻辣烫,而是各地临时蹭天水麻辣烫热度开的店。
《新知悦生活》通过外卖APP调研发现,综合排序里靠前的天水麻辣烫们,大多都是“变体”店,点开这些店查看商家经营信息便不难发现,这些名字里,都隐藏着商人们的精明伎俩。
一些店在原本的招牌后加上“·天水麻辣烫”,比如“新疆美食城·天水麻辣烫”、“小面馆·天水麻辣烫”、“重庆风味·天水麻辣烫”,以获取平台的搜索流量倾斜。
另一些店会将天水麻辣烫作为一道限定新品加入菜单。不过最会变戏法的,是那些原本就是麻辣烫的店,只要说自己做的是天水麻辣烫,并配以合适的照片就足够吸睛,在流量大池中分一杯羹。
通过这些伎俩,外加这些店原本积累的订单量和店铺评分,点单用户在搜索“天水麻辣烫”时,自会上钩。但当那一口蘸着辣子的麻辣烫进入嘴里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陌生又熟悉的口味,不就是店家在主营的重庆小面、新疆大盘鸡、冒菜里面加了辣椒去了汤么?不能说有样学样,只能说跟天水麻辣烫毫无关系。
(新疆大盘鸡版天水麻辣烫)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声称自己是正经开天水麻辣烫的店主,媒体报道称,这些店主在天水麻辣烫热度刚起来的时候,纷纷赶赴天水当地学习、买原材料,回来迅速装修开业,主打一个短时间速成。
“辣子是甘谷的,宽粉和洋芋是定西的,佐料都配齐了,为什么还是倒闭了?”
这些做了功课的店家不明白,因为这其中缺了一款佐料——“文化佐料”。
《新知悦生活》通过几位甘肃本地人了解到,在甘肃当地,就像兰州人不知道“兰州拉面”在外面这么火一个道理,天水人也不知道,他们偶尔吃吃的麻辣烫,已经被外界打上了“天水麻辣烫”的标签。
天水麻辣烫,并不像“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这些连锁品牌,它只是一种很泛的麻辣烫的吃法。之所以泛,是因为在天水,每家店麻辣烫的口味都不尽相同,有的偏咸,有的偏辣,而在有些店里,调料也是摆在台子上自己根据口味DIY。非要说共同点,那大概就是干拌、浇汁、甘谷辣椒、定西宽粉。
一位本地人惊讶于自媒体的提炼能力,“其实我们本地人并没注意过这是什么吃法。”
而这些外地的天水麻辣烫店,即使把天水麻辣烫的吃法和材料照搬过去,也无法适配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走遍中国,能让每个省份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好吃的美食硬通货也找不出来几个,更别提其他麻辣烫店为了照顾不同口味推出的番茄底、金汤底、骨汤底,天水麻辣烫的辣、咸、重油,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劝退了其他省的大部分人。
这些为了赚快钱,就跟着网红经济的风一窝蜂涌入的店,倒闭当然是迟早的事。
“天水麻辣烫”倒闭了,但“天水的麻辣烫”没有倒闭。
02
天水们,真的不火了吗?
那么,被天水麻辣烫带火的天水怎么样了?那些被小吃带火的网红城市,如今怎么样了?
实际上,天水的劲头一点都没疲软。从2月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天水持续火爆,今年3月,天水接待游客4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64.8%和67.2%。其中麦积山石窟游客逼近10万人次,增长253.8%。
进入4月,清明假期,天水接待游客9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4亿。到了5月,相比2023年同期,甘肃天水的五一酒店预订量涨了184%,麦积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辉介绍,“五一”假期,麦积山大景区共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同比增长45.58%。
6月端午假期,天水共接待游客209.0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9%和24.6%。麦积山大景区共接待游客9.3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4.8%。
唱衰天水的,真可以歇歇了。
因为烧烤被带火的淄博也一样。聪明人都打算等热度过了再来,没想到大家都是打的一样的算盘。
今年元旦,淄博以1628%的旅游订单增幅,位列携程国内十大黑马跨年目的地之首;在携程发布的五一假期热门目的地榜单中,淄博成功上榜“十大热门三四线目的地城市”,旅游订单平均增长11%,五一期间,共有38万人在抖音打卡淄博,打卡数环比增长22%,当地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5%。
去哪儿数据也显示,淄博、天水等城市“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
同样还在长红的,就不得不提哈尔滨了。
去年冬天,哈尔滨因为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处理速度快引发好评,后来的冻梨、锅包肉、铁锅炖等美食又打出了一手“宠粉”牌,一跃成为冬天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
对于冰城来说,过了冬天就该是淡季了,但五一假期,哈尔滨势头不减,累计接待游客623.97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总收入72.79亿元,同比增长71.7%。
所以,原有的天水本地的麻辣烫没有倒闭,一年过去了,进淄赶烤的人仍络绎不绝,而依赖冬天气候条件的尔滨,今年依旧表现亮眼。
那些倒闭被淘汰出局的店铺,正是经营不善、服务质量差的外地天水麻辣烫、外地淄博烧烤,而那些经营得当、具备竞争优势的店铺则依然开得红红火火。
这一波,是良币驱逐劣币。
围绕“天水等地是否依旧热门”的争议现已日渐清晰:网红城市,“城市”还在,只是“网红”离去。
那些追随着流量的商家和自媒体已伺机寻找下一个目的地,但想要体验城市魅力和美食文化的游客们依然慢悠悠地在路上。
03
为什么他们能热度依旧?
几个城市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没有昙花一现实属难得。在流量快速更迭的时代洪流中,为什么他们偏偏能长红?这背后更多的是互联网时代下“文旅”产业的营销逻辑。
观察几个城市从出圈到爆火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网络时代,给三四线城市提供了一个更容易被大众看到以及引发集体情绪共鸣的机会。
淄博烧烤的爆火,源于一座城和一群大学生的双向奔赴,2023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进淄赶烤的大学生占据了短视频平台,再加上让打假博主B太惊叹的“实诚”,淄博一炮而红,“小串小饼加小葱”的打卡手势,在短视频里病毒式传播;
天水则是得益于一条随手发布的短视频:在湖北读书的女大学生“一杯梁白开”,寒假回到天水吃麻辣烫时随手拍了一个小视频,“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短短7秒钟的视频引起了百万点赞,无意间引爆了天水的流量;
哈尔滨也一样,被迫在零下20℃的户外“罚站”了好几个小时的游客们,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同样引爆了热搜,哈尔滨文旅的退票、督导、整改、道歉一波操作拉满,堪称以“退”为进神操作,为后来哈尔滨的爆火奠定了基础。
短视频时代,人人都可能打造出下一个流量爆点。
正是这些视频里的新奇体验、浓浓的人情味儿、热闹的人间烟火气,让从前不被看到的小城市们,走到了更多大众面前,获得了更多曝光的机会。
那么,爆火全是因为偶然吗?当然不是。一时爆火却接不住这泼天的流量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城市,看似靠机缘出圈,但其实更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火并不难,难得是一直火下去。网络媒体,在这一局,成为了新一轮的文旅竞逐秀场。
油亮亮的冒着热气的美食,根据远道而来的游客的饮食习惯而做的改良,耿直真诚梗比互联网还密的店主,文旅部门的路线包装和超快的处理问题的速度,热情好客到自发上街接送游客的当地人,送门票送特产绝对让你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的一站式服务,真的很难让人不爱。
不仅如此,淄博、哈尔滨、天水这些网红城市,在社交媒体上堪称每天整出一个小节目:做烤串做到精神逐渐出走的烤串小哥,烤蛋糕累瘦了七八斤的蛋糕爷爷,把牌匾藏起来、把食客送到竞争对手家的店主,“去他家,他家更好吃”,还有为了南方人把冻梨切片摆盘,动用东北所有人脉整来各种花活儿,被当地人戏称“你让我感到陌生”,把物价打到“一根长签子1快,手擀粉6元,米线7元”的麻辣烫……
这些小城市里的人间烟火气,对于在冰冷的钢铁森林中生活、在工位上怨气深重的当代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抵抗的致命诱惑。
与其说大家是奔着好吃的来的,不如说是为了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坑的旅行体验来的。
人吸引来了,玩的也得跟上。开通烧烤和麻辣烫专线、建烧烤城,帮麻辣烫老店清理庭院,半夜修复路面,提高新店准入门槛,减少大量新店铺跟风入场又迅速关门倒闭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推广其他“景点”。
淄博除了八大局和烧烤城,还有博山琉璃、草编文化、中医看诊,再加上地理位置优势,在北京高铁3小时经济圈内,不仅辐射到了京津核心城市圈,更是抓住了山河四省的巨大人流量;
流量刚起来的时候,2月底,天水文旅部门就组织了座谈会,邀请本地网络大V共同商讨文旅推广,如今,代表先民文明的伏羲庙、大地湾遗址,和记载着陆上丝绸之路故事的麦积山石窟,都成为了游客必去打卡地;
哈尔滨的景点就更不用说了,不嗦着冰棍去中央大街散个步,去索菲亚教堂打个卡,再去洗浴中心美美体验一下东北澡堂文化,这一趟就是白来。
总之,在流量到来之后,这些城市将各自的特色融入到城市名片中,把真诚、坦率等朴素的情感,展现在大众面前,通过网络时代的优势,让整个城市的宣传得到了历史性的机会,通过大众的传播,站在了流量中心。
以往昂贵的旅游曝光资源,往往握在一二线城市和成熟的旅游城市手里,小城市即使努力,也难被看见。
如今,网络时代改变了这一切。短视频将话筒给到小城,让话语权下沉至每个普通人手中,给了许多小城站到台前的机会。
但面对这次的风波和质疑,天水们没有过多发声,这倒也说明:
凝视之下的天水们,已经不关心这些魔幻现实了,毕竟它们已经把最好的一面通通拿出来给你了。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