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0年到465年,一万名工匠在僧人昙曜的主持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绵延一公里的山崖之上建造了云冈石窟最初的五窟。五窟的佛像,是北魏历史上五位皇帝的面容。
“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云冈石窟古称武州山(武周山)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皇家寺院,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这里是内蒙古到山西的交通要道,即盛乐到平城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大同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四世纪时中国北方地区还处在五胡十六国的混乱之中,此时在北方草原兴起的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内蒙古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大同,由此翻开了大同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北魏(386-534)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随着北魏统一整个北方地区,不计其数的人民从华北、关中及河西等地区来到平城。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