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在最近的5月12日,我国迎来了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第16个年头,于当日举办的首场防震减灾科普主题活动上披露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圆满竣工,标志着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实时地震监控网络在我国正式落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总工程师马强介绍,该系统能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时间,让人们采取避险措施,减少伤亡。此外,关键基础设施如高速列车、燃气管线和核反应堆可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为了实现有效的地震预警,不仅需要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和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还需要低延迟的通信网络和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
马强透露,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于 2023 年年底建设完成,并已形成业务化运行。该工程使我国重点地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工程建成后,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为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公众、中小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用户提供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等产品信息服务。
马强还强调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局限性,指出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地震和所有影响区域。技术上的预警盲区、破坏严重地区的短预警时间,以及预警时间的秒级计算都是其局限所在。他提醒,地震预警只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多种手段之一,要降低地震灾害风险,需要多措并举。马强呼吁公众科学认识地震灾害,有效利用预警信息,以最大限度发挥预警系统的减灾效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