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这部纪实杰作凭借其深邃而雄浑的艺术手法,精雕细琢出一幅幅平凡英雄的生活长篇叙事,使每一位观众在品味的过程中都能汲取到来自生活的那份顽强精神力量,并在深受感召之时,于人生旅途上寻找到自己的前行坐标。
林占熺不仅开辟了菌草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领域,还实施了53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和国际项目与多项扶贫项目,下面就给大家带来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林占熺事迹介绍。
人物事迹
1943年12月,林占熺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林坊镇陂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考入福建农学院。
196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农学系,下放福建宁化水茜公社杨城大队插队。
1970年,调入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研究食用菌的培植和生产。
1993年4月,赴日本金泽县加贺市实施与日本的菌草技术合作项目,中国首次将农业技术专利使用权转让给日本使用。
1997年开始,带领党员组建了闽宁镇菌草扶贫工作队,开始了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扶贫之路。
2000年,应埃及农业部邀请访问埃及,提出中埃沙漠菌草业方案。
2006年8月,获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
2011年,担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2021年12月5日,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人物成就
林占熺用“以草代木”的方式解决菌业生产的“菌林矛盾”,开辟了菌草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领域,创建了菌草食药用菌和菌草生态治理技术体系;
1971年,提出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
1973年,在福建宁化发现茶新菇、连城发现朴菇、在宁化安远发现盾形木耳;
1986年,用芒萁、五节芒、类芦等野草以草代木栽培香菇等食用菌获得成功;
1993年,在福建长汀县试验种植菌草,当年地表径流减少30%,土壤侵蚀量减轻78%,每公顷水土流失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60-70吨;
1996年,提出并实践“用水调温”法,在中国福建、日本仙台、巴西圣保罗各地广泛应用;
1997年,提出“用土调温保湿法”,首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应用,已在中国和非洲的南非、卢旺达、莱索托等地广泛使用;
1999年,首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下黄羊滩的荒漠地上种植菌草,当年亩产鲜草2.4万斤,已在银川永宁县、盐池县、固原市等地应用,为荒漠治理开拓新方向;
2011年,林占熺在福建建立18个试点县,共种植菌草6000多亩,结果证明,菌草的根量大,网络土壤的效果好,蓄水保土能力强,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并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荒漠干旱地区种植菌草亩产鲜草达4万斤;
2011年在西藏米林县种植菌草治理流沙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1年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一定成效;
2012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和连城县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有新的进展。
截至2021年3月,林占熺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
截至2021年3月,林占熺主持或负责实施了53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和国际项目;先后主持并实施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国家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福建省闽宁对口帮扶项目、智力援疆、科技援藏、帮扶贵州黔西南项目,以及福州市帮扶甘肃定西等项目。
截至2021年3月,林占熺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项,授予菌草技术和旱稻种植技术领域国家专利31项。
截至2021年3月,林占熺培养博、硕士生90余名。
截至2021年12月,林占熺先后在福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开展菌草技术扶贫工作,开办培训班培训学员数千人。
感动中国颁奖辞
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时不我待,所以只争朝夕;心系乡土,所以敢为天下先。你不是田间的野草,你是新时代滋养的大树。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