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是由央视倾力打造的影视巨献,以“平凡中孕育伟大,英雄源于人民”为内核要义,深度挖掘并艺术再现了各类精神楷模的人生华章。该节目借助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深情讲述他们那些激荡人心的卓越事迹,以及蕴含着无比震撼力量的精神风貌,以此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灵深处。
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解决了当地长期缺水的问题,在2017年荣获感动中国人物,下面给大家带来黄大发的事迹。
人物事迹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
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人物荣誉
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016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同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
2017年7月24日,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
2018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黄大发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感动中国颁奖辞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