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人物 > 了不起的中国人:“开国少将”王扶之

了不起的中国人:“开国少将”王扶之

了不起的中国人 2024-02-20 16:58:55 lllI

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浩渺时光长河,从遥远的原始社会直至现代社会,每个历史阶段都孕育出众多卓越的人物,他们以民族英雄之姿,为华夏大地谱写出辉煌的篇章,每一位伟大的人物,其功绩与精神都值得我们深深铭记与传承。

人物事迹

1、童年经历

1923年9月24日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世代为贫苦农民,五岁丧母,随爷爷和父亲长大,后因家中日益窘困,父亲只好背井离乡到延安的一家远房亲戚的地主家打工,从此就成了地主家的一个小放牛娃。稍大些,就轮流到附近的一些富裕农家打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求人将王扶之送到一家私塾上了3个月学。尽管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这却是他文化启蒙。

2、参军初期

王扶之12岁那年,延安一带常有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活动,看到这些与穷苦百姓休戚与共,与当时的旧军队根本不同的红军,他萌发了要当红军念头。凭着自己12岁身高1米6多的个子,告诉红军说自己有17岁,于1935年7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26军,当了一名小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土地革命时期

1936年13岁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78师少共营战士、红25军75师战士、红15军团第78师测绘员;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和重大战略行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通信参谋,2营6连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随其所在的英勇善战的部队,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七省,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张店、盯店、讨代“顽固派”石友三、曹甸、郑潭口、淮海区和盐阜区反“扫荡”、叶纤子、阜宁、两淮等战役和战斗。其所在部队与兄弟部队一起,先后开辟了晋东北、晋西(平山地区)、晋东南(太行山)、冀南、冀鲁豫、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皖江和淮南等抗日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营长,东北野战军2纵5师作战科长,5师14团副团长,第4野战军39军343团团长;随其所在的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三大战略区,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历经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天津、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征程万余公里,战胜了零下40余度的东北奇寒和零上30几度的江南酷暑,从东北的松花江,一直打到祖国南疆镇南关。在战斗中,王扶之曾多次立功受奖,在姜家店迫击、攻克锦州、平津战役之攻克天津的战斗中,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在攻克锦州和攻克天津的战斗中,担任主攻团副团长、团长。

5、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10月21日首批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团长,而后任115师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春季、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反空降防御备战准备,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3年5月回国后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5师师长。

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师长、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参谋长、第1副军长,1968年调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工作,任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在1969年和1974年任总参作战部部长期间,协助军委首长叶剑英、邓小平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

1975年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和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8年离职休养。

人物荣誉

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4967.html
文章标签
了不起的中国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暂无评论内容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