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瓦尔·艾力,女,维吾尔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2020年6月29日,被评为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求学四年,宁波“暖”到了她
米娜是新疆喀什人,2006年,她以所在县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宁波大学工业设计专业。9月中旬,她只身一人乘火车踏上求学的道路。
“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路这么难。从家坐火车到乌鲁木齐,一天一夜;从乌鲁木齐到上海两天两夜,还不是卧铺。从上海到宁波又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米娜说。
“到宁波时已经是半夜,下车后分不清东南西北。”闷热的空气更是让她感到烦躁,幸亏一起的还有路上刚认识的几个同来宁波大学报到的同学。
“我们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小店,我试着拿出联系卡,给辅导员打电话,辅导员马上就接电话了。很快,学校安排了一辆中巴车来接我们。这是我来宁波后感受到的第一波暖意。”
“到了学校,宿舍早就准备好了,我们可以直接入住,我给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后,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顿。第二天一早,班主任和同学竟然带着豆浆、油条来看我,这是我感受到的第二波暖意。”
大学四年,米娜接受着来自周围老师、同学的友爱,感受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慢慢享受大学生活,融入这个城市。
“一个人的心是可以被捂热的。我很庆幸,那年高考,我选择来到宁波。”米娜说。
留在宁波,她想去“暖”他们
米娜清楚地记得,2009年,当留校的机会摆在她面前,她没有丝毫犹豫。
“我喜欢宁波这座城市,父母也支持我,所以我决定留下来。”
2011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迎来第一批8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招聘一位辅导员。
“那是一个更适合我的岗位,那些孩子就像初到宁波时的我,需要有人去温暖他们,引导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
米娜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该校少数民族学生们最贴心的“娜姐”。
初到宁波的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困难不少。有个喀什小伙,刚入学时,连寝室同学和他打招呼都听不懂,感冒去医务室配药都得带一张写了“999”的纸条。
“这些年来,像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在少数。语言沟通、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方面面都需要适应。”
那些年,米娜吃住在学校,只要学生有需要,她随叫随到。看着学生们叫着“娜姐”,愿意和她敞开心扉,越来越开朗,越来越享受在宁波的学习和生活,她觉得,一切的忙碌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十年付出,她希望更多的孩子留下
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2017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米娜工作室”,为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专设了一个“家园”。
在那里,到处都是充满少数民族元素的设计摆设,学生们在这里谈心说事会更有亲切感,米娜开展思政教育也更得心应手。
“米娜工作室”采取“精准帮扶引领、实践联动推进、文化铸魂固本”的“浸润式”思政工作模式,受到各方的充分肯定。
“我们有舞蹈队、足球队,我们组建了全省首支‘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还有‘米娜工作室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团’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护河队’等公益团队。”
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尤其是参与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让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会感恩,学习付出,积极融入。
至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累计培养出7批192名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人才充实到新疆各条战线,还有15名学生选择留在了宁波。
“我是新宁波人,我的爱人也成了我同事,我的孩子在北仑上学。我的学生们经常说‘娜姐,我们也想像你一样在这里安家落户。’这是我最愿意听到的话,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像我一样爱宁波、留宁波,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肯定。”
2021年10月,入选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候选人公示名单。
2022年5月,入选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2022年9月,荣获第五届浙江省“最美教师” 称号。
2023年12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2023年9月12日,参加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