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拥有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人物介绍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同年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2月,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4月5日至5月30日,为了给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
1922年11月9日,在从日本到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2月2日,爱因斯坦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1923年2月8日,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主要贡献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都是颇有见地、不同凡响的。
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以匹敌,他在科学生涯中始终孜孜以求,探寻物理学领域的普遍的、恒定不变的规律。他的理论涵盖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问题,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他修正了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的传统概念。他的相对论不仅冲击了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时间观念。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