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父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后继承王位,迅速稳定国内动荡局势,并在对外征服中屡次发动战争以拓展帝国版图。他的统治下,马其顿王国领土空前扩张,一度成为当时全球疆域最广阔的国家,从而引领了希腊化时代的开启。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亚历山大大帝鼓舞士气能力特别强,善于冲锋陷阵,步骑协调能力一流。有人靠刀剑征服敌人,有人靠口才折服信徒,亚历山大大帝两样都擅长,他用口才获得了战士的忠诚,用刀剑建立了不可思议的帝国。
以马其顿一国的力量击溃希腊联军;以三万马其顿精兵三次击溃五十万人的波斯军;从希腊出发远征到埃及、波斯本土并一直抵达印度河,是冷兵器时代最远的远征。
亚历山大大帝最著名的战役要数“伊苏斯战役”,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交战。
马其顿军队攻占了几乎整个奇里乞亚后,沿海岸向叙利亚北部,朝腓尼基进发。波斯人通过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后方,占领伊苏斯,从而断绝了它的交通线。此举出乎亚历山大大帝意料,但他没有惊慌,在探明消息后,决定与大流士进行对战,为此将自己的军队折向伊苏斯。两军在皮纳尔河附近(伊苏斯地域)相遇。大流士的军队排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
马其顿军队的战斗队形由3部分组成:右翼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指挥下的重骑兵,中央是重步兵方阵,左翼为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人等盟军。马其顿方阵的坚决突击决定了交战的结局,这个方阵首先击退了波斯人的左翼,尔后与色萨利骑兵协同,合围并歼灭了处于大流士军队战斗队形中央的希腊雇佣兵。波斯人逃窜。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开始追击敌人,但是过迟,因而使波斯人免遭全歼。伊苏斯战役的胜利,开辟了亚历山大东征的新纪元。
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