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驯养家畜至少已经有1万年的历史,先后驯化了狗、猪、羊、牛和马等牲畜。其中,猪的驯化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先民最重要的家畜和肉食来源,还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动物油脂、皮革等重要的生活资料,迄今如此。
现有的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可以证明,我国的猪类驯化是多地起源的。目前我国最早的家猪骨骼标本出自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第一期,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500年左右。
判断野猪是否驯化需要系列依据。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是齿列扭曲现象。这是因为古人在驯化猪的过程中,控制其活动范围,其获取食物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家猪不需要像野猪那样用鼻吻部拱地掘食,导致鼻吻部和头骨长度缩短。由于牙齿尺寸的改变比下颌骨缩短要慢,就会产生齿列扭曲的现象。这在贾湖遗址出土的标本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这种骨骼形态变化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故而表明我国家猪驯化的时间还可往上追溯。此外,猪长到1—2岁后,体型和肉量不再有明显的增加,而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猪群成年个体比例较少,大多数在2岁以下即被宰杀,这也说明我国古代先民对猪的驯化和利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就目前所知,我国南方地区最早出现家猪的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市跨湖桥,其家猪驯化时间可以追溯至距今8200年左右。多地独立驯化也使各地的家猪品种有所区别。距今7000 年左右,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淮河与长江流域,饲养家猪的地点逐渐增多。大约在商周时期,我国古人还发明了家猪阉割技术,它在提高猪种选育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一项伟大贡献。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