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水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农耕智慧,是中国古代汉族广泛采用的一种卓越灌溉工具,分布地域广阔,普及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其结构精巧、形似龙骨,故被赋予了形象生动的名称——“龙骨水车”。此水利机械不仅别名繁多,如“翻车”、“踏车”,亦有简称为“水车”者,均揭示了其通过人力驱动进行提水灌溉的工作原理。
追溯历史长河,龙骨水车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水利领域的重要发明创造,其历史悠久,见证了华夏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勤劳和智慧改造利用水资源的光辉历程。
龙骨水车的称呼来自民间,南宋陆游《春晚即事》:“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目前见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出处。
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从输水渠上直接向农田提水。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
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后来我国人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