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车船也称作“桨轮船”或“车轮轲”,相较于传统的手摇桨推进方式,车船通过在船体两侧设置类似车轮的装置,上面装有桨片,人们通过脚力踩动轮轴来转动桨轮,从而实现船舶前进。这种设计显著提高了航行效率,是古代船舶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于水路运输与军事作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南北朝(420~589)时,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宋代的车船盛极一时,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楫(桨片)。
木匠高宣也是造车船的名匠,曾创造大小车船10余种,大型车船长20~30丈,吃水1丈左右,可容纳700~800人;中型车船一般承载200~3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以及23、24车等多种。宋朝最大车船长36丈,宽4丈1尺。明初陈友谅也曾使用车船在鄱阳湖进行水战。明中叶以后,卢崇俊作多种型式的车船称为“静江龙船”。直到20世纪初,中国南方还有少量车船。车船虽然未能在各水系普遍使用,但它的历史悠久,对中国船舶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