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纪录片《世界历史》剧情介绍第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
  • 0
  • 0
  • 分享

纪录片《世界历史》剧情介绍第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

世界历史(纪录片) 2024-03-05 15:17:42 脏东西滚远点儿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文字的发明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发明都重要许多,它也改变了世界。语言和文字让人类可以更有效的交流。在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期,人们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已经像谜一样,本期节目继续追溯世界文字的历史。

1. 两河流域的文字起源

从人们鸿蒙初醒的时期,人们就试图用图像和符号描绘自己所处的环境,如古代西亚、埃及、中国和印度,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到五千年以前。语言和文字将人类与动物、文明与野蛮区别开来,人类最早的文字书写遗迹是在位于古代西亚的尘封的大地中保存的,那么现在就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发现。

正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早期的文字的发展。交易数目只要超过一个人可以轻易记住的数字,两河流域居民便使用土块把它们记录下来。早期人类的书写是在潮湿的泥板上刻画动物的形态,然后将泥板在阳光下晒干,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随着时间的前进,人们发明了许多标准的图画和抽象的含义,比如用一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个碗表示吃,这个图片形成了一种符号。人们发现在泥板上刻出几个程式化的标记,来象征一种物体的方法比描绘出真实的物体要容易快捷得多。

大约公元前2500年,人们开始使用芦苇杆在泥板上刻画符号。芦苇杆的尖端在泥板上留下的痕迹比杆身要粗,形状就像楔子,这种文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包括三种基本符号:水平楔形、垂直楔形和斜形楔形。楔形文字一词来自于拉丁文字库里也斯楔子的意思。接下来的两千年中,楔形文字成为古代西亚人民的通用文字。

到公元前十四世纪,用阿卡德语书写的楔形文字,已经成为西亚北非地区的通用文字。连埃及人、赫梯人、叙利亚人和古波斯人也都使用楔形文字。

注释1: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早期的文字的发展,但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字跨区域的流通和传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元前14世纪在两河流域以及附近的北非欧洲区域发生了哪些大事:

1.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王国所属地区(小亚细亚岛,今土耳其)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进入鼎盛时期。

2. 公元前1352-1336年,古埃及(北非)第18王朝法老埃赫那吞推行宗教改革,以太阳神阿吞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

3. 公元前1350年,赫梯与亚述人(两河流域)联合攻灭米坦尼王国

4. 公元前1365-1330年,亚述王乌巴利特一世时代,被视为古亚述帝国的开端(两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埃及处在第18王朝的后期。以综合国力而言,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纪的头号强国。在西亚地区,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赫梯王国发展到其历史上的极盛阶段,通过其掌握的先进的铁器工具,成为与埃及并立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赫梯王国与埃及争霸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双方可谓一时瑜亮,留下一系列精彩的角逐。而伊拉克北部的亚述以帝国的姿态迅速崛起,取代了米坦尼王国的地位,成为埃及和赫梯之外的第三大势力。

虽然楔形文字的使用在古代非常盛行,但是它没能流传到今天。

2.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发现与破译

在1685年(又说1625年),意大利探险家彼得罗游历两河流域地区,发现一些有着奇怪符号的砖块,由此人民对古代语言开始感兴趣。在给朋友的信中,他抄写了五个楔形文字符号,并解释了文字的书写方向,他是最早尝试解读楔形文字的人。

尽管彼德罗在两河流域的探险游记畅销一时,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读出一个楔形符号,美索不达米亚则注定还要沉寂200余年,静候人类考古大发现时期的到来。

1761年和1767年丹麦数学家、作家卡尔期腾•尼布两次游历西亚地区,并记录了西亚地区独特的地域风光和古代遗址(因为他穿着当地人的衣服,所以在从丹麦出发的这个六人小组中,他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他的作品深深吸引着欧洲人的目光,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随着近探险者和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在西亚地区不断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人们开始尝试破译那些写在泥板上、刻在石碑和神庙宫廷墙壁上的文字。

当一个文明死亡了的时候,它往往还留下了一些线索,而文字的破译就是重新开启这些古代文明的钥匙。在埃及十九世纪,一个法国士兵发现了罗塞塔石碑,上面的三种文字成为后来法国人商博良破译古代埃及及象形文字的基础。在古代两河流域,波斯的贝希斯敦铭文上的三种文字也成为破译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钥匙。

有谁会想到,在破译楔形文字的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恰恰不是古文字学家的研究,而是一次酒醉后的突发奇想和一次断续进行了3年的悬吊运动?

酒醉后的突发奇想

格罗特芬是一名教师,出生于1775年,他的破译工作是从他和同事的一次打赌开始的。当时欧洲许多一流学者纷纷尝试破译在波塞波利发现的几片铭文,均无功而返,他们宣布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1802年,年仅27岁的德国中学希腊语教师格罗特芬在同几个朋友聚会时喝醉了酒,当他们讨论起报纸上最新的、关于楔形文字的报道时,格罗特芬德吹牛说,他预感自己能破译困扰人们200余年的楔形文字,对此毫不相信的朋友们纷纷决定与他打一个赌。

酒醒后格罗特芬开始费尽心思研究楔形文字。格罗特芬所学专业的哲学,而不是语言学,他的破译努力大多来源于逻辑推理和猜测。

他手中惟一的资料只有几份波斯波利斯的铭文摹本。他先是作出大胆的猜想,假设铭文的内容是某王的名字和王衔,以波斯王薛西斯的“薛西斯、王中王、国王大流士之子、某某之子”的王衔句式,运用逻辑去套解楔文中的各个楔形符号的音值。

他猜对了,获得了成功:10个波斯的楔形文字被解读出来了!

格罗特芬解读楔形文字时年仅27岁。尽管在整个楔文体系中,格罗特芬德的解读只是沧海一粟,但它为后来的楔形文字解读提供了第一把钥匙。

破译贝希斯敦铭文——3年的悬吊运动

1835年,英国军官罗林森被任命为波斯克尔曼沙克省省长的军事顾问。还在上任途中他就听说了波塞波利斯郊外刻在悬崖上的贝希斯敦铭文的故事。

在这幅浮雕上,伟大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脚踩反叛者,在两位全副武装的波斯贵族陪伴下倚弓而立,傲视面前九个从头到脚被拴着绳索的“反王”(即各地起来反抗他统治的国王)。浮雕人物边上和底下的文字则分别用3种楔形文字刻写着国王的丰功伟绩。

罗林森对峭壁上的贝希斯敦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破译工作是从亲自临摹铭文开始的。

铭文所在的峭壁比小镇高520米,而且从岩刻脚下到铭文顶处是104米高的、人工铲平的陡立光滑的表面,读者无法靠近铭文临摹。

好在这位罗林森中尉不但学习过波斯语、印地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还是一名运动健将,打猎、骑马和田径运动样样精通。他决定进行一次冒生命危险的大赌注:先是设法爬到了岩刻的最底部临摹铭文,然后又在边缘架起了梯子。最后,他干脆从崖顶放下一条绳子,捆好自己,悬空摹绘岩壁上的符号。

有时,他也雇佣一个本地的男孩帮忙。男孩小心地爬过光滑岩刻平面达到铭文区的上面,然后把随身带的木楔锤入岩缝,绑上吊绳悬在空中,按下面的罗林森喊出的指示,用墨汁和纸逐字逐行地把符号拓印出来。

1847年,完整的贝希斯敦铭文终于被复制下来。1852年罗林森完成并发表了他的解读成果,罗林森解读了这段铭文。

注释2:

1837年,罗林森发表了译文的前两段,后由于英国和伊朗发生冲突而离开伊朗,直到1846年,在平息了所有的派系竞争后他才获准去考察铭文。整个悬吊拓印过程,前后长达三年之久。

这段铭文是关于公元前五百年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大流士一世及其人民的。它记载着大流士一世取得王位的经过和社会善状况。该碑文用古波斯文、亚述文和埃兰言语三种文字刻成。

长达16年的时间,罗林森不仅完成了这篇3种语言书写的铭文的全译文,还成功破译出约150个楔形文字符号的读音,500个单词和数十个专有名词,最终与其他学者共同将两河流域最古老的苏美尔人创立的楔形文字释读成功。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部实际上可以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字典。

当所有这些文字破译成功后,人们能够从楔形文字发展的脉络中审视文字的历史了。

然而,在楔形文字被破译之前,法国人已经破译了发源于埃及的、另一种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寻找文字起源的历史可以说从埃及开始。

3. 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

1798年春,法兰西科学院的一次科学家大会上,拿破仑拿着一本尼布尔写的《阿拉伯及附近各地游记》发表了演说,布置了科学家在埃及研究方面的任务。几天后,他便率领远征埃及的部队出发了。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当然是个错误,但是他却在欧洲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古代文明的热潮。

1799年8月,法国远征军的一个士兵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西部、一个叫做罗塞塔的地方,发现了一块黑色太阳石石碑,上面刻有三种文字符号,这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它成为了破译这些古老语言的钥匙。上面的三种文字符号中,最下面的一种是希腊文字母,其余两种是还不为人所知的象形文字符号和埃及语世俗体文字符号。

罗塞塔石碑一被发现,石碑上的文字就被拓印下来,分发给所有感兴趣的学者,其中一份拓印本落入一个瑞典外交官、阿克布拉德手中,他精通多种东方语言。在对石碑上的三种文字进行比较后,他发现三种文字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献。这是托勒密王五世在公元前196年3月27日颁布的对神庙捐赠诏书。

但是,最终成功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是年青的法国学者、语言天才商博良。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罗塞塔石碑的故事,他将一生都投入了对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之中,从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

注释3:

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纸莎草(后文将介绍),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工作耗尽心血的商博良辞世时,人们为了纪念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其墓碑前也供奉着纸莎草。

曾经听说有个研究古埃及的人,到巴黎的第一件事便是让朋友陪他去拉雪兹公墓看看商博良的墓。在他看来,没有这个人,也许就没有他的专业,到祖师爷坟前聊表敬意,情理之中。商博良的墓非常简陋,就像索邦广场旁边的商博良街一样不起眼。但,这样的地方,对有心人有特别的意义。

4. 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相信,他们的文字是神创造的,是文字之神和智慧之神托特向古代埃及人传授了文字书写的方法。古代埃及人还相信,他们的语言也是神的语言,是神给人类的礼物。

英文的象形文字一词是由古希腊的神灵和雕刻两个词组成的。据说就是因为古希腊人在埃及看到刻在神庙墙壁上的象形文字而创造的。

实际上,埃及象形文字是由绘画文字演变过来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形式。象形文字最早出现在大约5500年前,稍晚于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产生时间。
公元前3500年到3100年图画文字中开始出现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最典型的早期象形文字铭文,就是公元前3100年的帕勒摩石碑,出土于上埃及。最经常使用的符号大约共700个,到罗马时代增长到5000个。

根据加德纳对象形文字的分类,表现男人及各种职业的不同符号共55个、表现女人的符号7个、表现鸟的符号54种、表现建筑物和建筑物一部分的符号有51种。

象形文字通常刻在石碑上,或者寺庙和陵墓的建筑物的墙壁上,有时也出现在纸草上。但是后来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局限在纪念碑上。

5. 埃及人的文字变迁

象形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由于象形文字的局限性,它无法满足日前复杂的人类社会的交往需要,并逐渐被其他文字取代。

在第十四王朝或稍早,埃及人发明了更为快捷的僧侣体书写形式。

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世俗体文字取代僧侣体。世俗体文字在托勒密和罗马统治时期是通用的文字形式。

公元3世纪时,科普特文字诞生。基督教传入埃及后,埃及人为了抄写和翻译《圣经》的方便,借鉴希腊文的24个字母,加进7个世俗体文字作为补充字母,创造了科普特语。在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科普特语逐渐被阿拉伯语代替。

现存最晚的象形文字文献是394年的费来铭文。

6. 字母文字的起源变迁

今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也是首先在西亚地区产生的。

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巴勒斯坦的拜不勒斯出现了一些文字,因为有些文字像象形文字,因此被称为伪象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符号和楔形文字符号相比,伪象形文字的字符数已经少多了,这种伪象形文字开始向更少的文字符号努力。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西奈半岛出现了原始西奈字母文字文献。

注释4:

西奈是埃及在亚洲的领土和行政区,位于非洲和亚洲的交界处,亚洲的最西端。西奈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古战争中的“行军之路”,饱受战火洗劫。西奈山是埃及最高的山峰,《圣经》中记载有古犹太人领袖摩西在此接受“十诫”的故事。西奈山脚下的圣凯瑟寺院是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形成。

注释5:

古代腓尼基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区域。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乌加里特城,乌加里特城在公元前1400年时被地震摧毁。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行事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区做买卖,在做买卖记账时,觉得当时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难,需要有一种简便的文字,于是他们在埃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用22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

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认为是西方希腊和罗马字母文字的源头。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字母传给罗马人,成为拉丁字母的基础。拉丁字母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成为欧洲各国的文字。随着地理大发现,又传到美洲、大洋洲等地。这些古代文字的重要性和影响,即使今天也十分显著。

7. 中国人的汉字

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文字,仍然是象形文字。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人类历史上诞生最早的文字中唯一没有消亡的文字。

和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最初中国人用一些图画表达思想。在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存在着人类文明的遗迹。在那里发现了刻有图案和符号的陶器,后来这些图画具有了抽象的含义,汉字产生了。

“文字起源的传说,在说文解字中说神龙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它的意思就是说:神龙氏最初用结绳的方式记载日常事物,但时间一长麻烦事儿越来越多,产生了很多误解后来皇帝的史官仓颉就根据动物行走的痕迹创造了文字,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中国文字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小篆成为官方文字,而在民间隶书逐渐成为通行文字。

汉字的造字方法被古人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汉字音、形、义分离组合的造字原则对不同发音的语言适应性很强。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尽管口音不同却能使用同样的文字,这对于封建王朝的长期稳定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中国文化的扩散,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西夏,契丹和女真文字,日本、朝鲜和越南文字都能见到汉字的影子。

8. 书写材料的变迁

书写材料对于人类文明的启蒙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拥有廉价的书写原料的地方,人类文明程度相对就要普及。早期文字的书写材料走过的历史,是从庞大笨重、走向轻巧易携带、廉价。

西亚地的书写材料

在古代西亚地区,泥土是最廉价的书写材料,制笔用的芦苇在三角洲地地区更是随处可见,因此泥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而到了小亚细亚,情况就不同了,在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的遗址中,发现的泥板文献全部是王室文献。

有人相信赫梯人从两河流域引进了新型文字的书写方式,因此也引进了书写楔形文字用的泥板和芦苇笔。由于这两样材料在小亚细亚并不多见,要依靠进口,因此廉价的泥板和芦苇笔就成了可居的奇货,变得贵重起来,成为王室的专利。

埃及地区的书写材料

在埃及,书写材料要丰富的多。纸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遍地可见的植物。纸莎草处理和压制成页都非常简单,莎草纸记录和携带储存也都很方便。

纸莎草的使用帮助古代埃及人建立了一个延续了数个世纪的文明,其影响直到今天依然十分显著。通过交流,纸莎草从埃及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今天英文纸一词,就来源于纸莎草希腊文单词。

古代中国的书写材料

在古代中国,文字的书写材料,从陶器到甲骨、简牍、丝帛、金石等,而中国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中,就有对书写材料的重大变革,发明造纸术。

书写的材料多种多样,书写方向和字体也五花八门。有的从左到右书写,有的从右到左,有的从上到下,有的没有固定方向。对于早期学者来讲确定书写方向,在破译文字中,是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但是象形文字可以给我们一点线索。通常方向,可以从文中表示人或动物的象形文字符号的朝向决定。

今天,各种文字大都采用从左到右、横向书写的方式。只有在我们的书法作品中,才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书写习惯。

今天,世界上存在超过2000种语言。使用人数在百万以上的有200多种,千万以上的有50多种,较大语种的使用人数超过全球人口的96%,其余不到4%的人口讲着2000多种语言,正处于不断消亡之中。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ixun/21705.html
文章标签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