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偏安一隅、落后封闭的国家,它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它却没有通向外界的出海口,没有一支正规军,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全国95%以上的人是文盲,农业也很落后,欧洲其它国家出现的新兴工商业在俄国几乎是空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年 -- 1725年)
1672年5月30日,俄国各教堂钟声齐鸣,这一传统仪式是在庆祝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的一个儿子的诞生,他是沙皇的第二个妻子所生,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把俄国推进到欧洲大国行列的沙皇彼得一世。
度娘百科又称彼得大帝生于1672年6月9日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他打击大贵族势力,全方位地积极推进国家改革。他还继承、发展了俄国对外扩张的传统,由地域性的蚕食开始转向以夺取出海口为目的的世界性扩张。
注释①:
今天,沙皇彼得一世仍然被人们称为彼得大帝。这位身高2米多的皇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
在军事和对外方面,他赢得了为期21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海一带以及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南方,他夺取了亚速堡和巴库,控制了亚速海和里海的门户。
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200年认识到使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的发展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
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当然认为俄国比土耳其强大的多,但设想一下,如果那时俄国没有彼得,而土耳其有一位积极改革的苏丹,那么今天土耳其也可能成为大国,可能代替俄罗斯统治中亚地区,因为该地区的居民是穆斯林,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要比俄国人的关系近得多。
彼得一世夺回执政权之路
在俄国历史上,每遇皇位承继,总要上演一场互相残杀的悲剧。彼得不到4岁其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其父亲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
十岁的彼得刚刚登基,其异母姐姐索菲亚就煽动相当于皇家御林军的射击军发动政变,残杀了拥护小沙皇的四十余名贵族和大臣。之后,索菲亚自任摄政,彼得的异母兄长——弱智伊凡被立为第一沙皇,彼得被降为第二沙皇。
彼得大帝小时候住过的木屋
在皇村,彼得发奋读书,并学做木工、瓦工、铁匠等手艺。他从宫廷和乡村召来少年待从、马夫、奴仆组成的游戏军团,以小兵的身份与他们玩儿攻城夺地的军事游戏,即使那些大炮射出的、只是根本不会爆炸的皮球,这些模拟战争同样有受伤甚至死亡。他又从首都的侨民区请来外国教师,向他们学习数学、几何、天文及造船、航海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党组办研究员段启增)
“玩军事游戏、学做手艺,向外国人学习驾船航海知识为他后来在粉碎索菲亚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夺回执政权的斗争中起了关键作用,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养成了他在执政后事必躬亲的习惯,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以及对暴力的崇尚,坚定了他向西方国家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在国内大力推进改革的决心。”
七年之后,彼得已长成一位身材高大、体格魁梧的青年君主,他的游戏兵团已训练成了两支勇猛剽悍、至死忠于他的近卫军团。
1689年,彼得成婚亲政。但是索菲亚拒不交权,并且再次利用射击军发动政变,但这次她失败了。索菲亚后来被囚禁在首都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修道院。
彼得在夺回执政权之后,为搜罗人才,经常微服私访乡村城镇、店铺作坊。
彼得一世的改革与海外扩张之路
他还别出心裁组织大战酒神的盛宴,酒量过人的彼得通常把人灌醉,然后从醉鬼们的胡言乱语中窥探谁对他最忠诚,谁是他需要的人才。
他又从莫斯科的侨民区邀请一些谙熟军事,能说多国语言,懂得天文、地理、造船、航海知识的外国侨民为俄国效力。
通过这些方式,彼得网罗了一大批思想开放、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工业家。
1693年8月,彼得来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海面上航行的是外国商船,码头上堆放的是外国货,此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用武力夺取扼守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军事要塞、亚述夫和纳尔瓦,把俄国边界延伸到黑海和波罗的海,打通俄国通向西方国家的出海口。
1695年8月,彼得率领4万俄军攻打亚速夫要塞,俄军大败。彼得从战争的失败中萌发了改革军事、创建海军的想法。
彼得化名出使欧洲
1697年初,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伊尔,以木工和下士的身份夹在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包括留学生、政府官员、军官、科技文化人士等的庞大使团里出访欧洲。
使团先后到达了瑞典王国的辖地里加、东普鲁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海牙、英国伦敦、奥地利和波兰等地,历时十八个月。
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访问,彼得不仅从欧洲国家聘请了教育家、医生、造船师、航海家等一大批科技人员,而且大开了眼界,懂得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真谛。
彼得访欧回国后的改革
彼得访欧归来后所进行的改革很特别,他在回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就剪掉了来觐见他的文武大臣们的胡子,接着又剪去了人们长袍上的衣袖。彼得的这一奇怪举动遭到了人们的顽强抵制,但是彼得决意推行下去,不做丝毫让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党组办研究员段启增)
“俄罗斯人历来把胡子视为上帝赐给男人的一种最珍贵的礼物,胡子因此也成了一些人升官发财的资本。当时,俄国的男子一成年就开始蓄胡子,外面再穿上一件下摆拖地,袖子特长的大袍子,形似老头。”
为此俄国被外国人讥讽为老人国,彼得在改革中先拿俄国人的胡子和袖子开刀,这是破天荒地,在向沿袭了千百年的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宣战。是强迫俄国臣民迈向文明的一项大胆举动,因此意义重大。
射击军在他访欧期间发动叛乱,彼得在回国后审处了射击军叛乱案。彼得想通过严惩射击军铲除一切阻碍他改革的旧势力,结果,有799名射击军官兵被绞死,余下的射击军被解散遣送边疆服劳役。
从此,宫廷卫队由他的两个禁卫军团接替。射击军幕后的支持者索菲亚时代的部分大臣和贵族被清除出皇室和政府之外。
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在国内局势基本安定下来以后,俄国于1700年同土耳其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和约,暂时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于是,彼得开始把矛头转向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1700年8月上旬以俄国为首联合丹麦、波兰和萨克森组成的北方联盟向瑞典宣战,由此拉开了持续21年的北方战争的序幕。八月中旬,彼得亲率的俄军在纳尔瓦一战中被瑞典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为重整军备,彼得下令砸碎教堂里的大钟铸炮,从欧洲国家采买武器,征收多如牛毛的赋税。
一年后,彼得就新建了一支装配有350门大炮、几百艘战船、近二十万人的讨瑞典大军。
1702年,俄国军队打败瑞典人,夺取了芬兰湾的入海口,得到涅瓦河三角洲。
正如普希金所欢呼的:
“俄国就像下水的海船,在斧子敲击声中,在大炮轰鸣声中,进入欧洲!”
是的,比胜利本身更重要的,就是进入欧洲。俄罗斯终于拥有了梦想的出海口,从此打下了开放和富强的基石。
然而,彼得并不满足于此。他有一个疯狂的构想,要在这里建设一个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建造圣彼得堡(海港城市)
1703年5月,彼得开始着手一个新的海港城市的建设,它将成为新首都——圣彼得堡。
这个构想的确很疯狂。人烟荒芜,沼泽遍地,甚至可能随时被瑞典人的步枪击中,在此建造首都,宛如痴人说梦。但,正是疯狂,成就了彼得大帝,正是疯狂,造就了俄罗斯。
这是彼得当时督管新城建设时居住的小木屋。这一世界名城就在这潮湿松软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彼得聘请欧洲最著名的建筑师规划设计,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为解决建材短缺问题,他命令所有驶入的船只必须装载30立方石料,否则不准靠岸。不计其数的人死于饥饿、疾病和超负荷劳动。彼得堡城就坐落在眼泪和尸骨山上。
彼得还命令很多地主在新城建造大量的住宅。
随着城市的崛起,圣彼得堡成了彼得大帝不惜一切追求进步的有力象征。
彼得大帝战果(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他的决心同样表现在战场上。1708年到1709年,彼得亲自指挥了列斯纳亚和波尔塔瓦战役,消灭了侵入俄国境内的瑞军主力。俄国终于夺取了由瑞典人管辖的波罗的海东岸的大片土地。
也许是彼得过分陶醉于所取得的胜利,1711年,他悍然出兵土耳其,试图打通黑海出海口,结果在普鲁特河战役中近四万人的俄军被土耳其军队合围。
彼得为使俄军免遭全军覆灭的危险以及自己成为土军阶下囚的厄运,只好向土耳其求和,并签订了《普鲁特和约》。
为彻底打败瑞典,1714年和1720年,彼得命令新创建的波罗的海舰队从海上向瑞典发动强大攻势。在汉古特和克朗加姆两次海战中,俄国海军一举消灭了瑞典海军主力,迫使瑞典王国于1721年8月30日在芬兰与俄国签订了《尼什塔特合约》。
至此,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以俄国的胜利而结束。
通过《尼什塔特合约》,俄国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部分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等的大片土地。
1721年10月22日,俄国枢密院授予彼得以大帝和祖国之父称号。俄国国号也因此改名为“俄罗斯帝国”。
北方战争胜利后,彼得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改革。
彼得大帝的国内改革
彼得在晚年时曾经说过:改革工作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为7年。
1700至1707年为积蓄力量的阶段,
1707至1714年为俄国兴盛和荣耀的阶段,
1714至1721年是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发展和保护民族工商业,他兴建通商口岸,奖励输出、限制进口,制定了《保护关税细则》。
为发展农业,他征调数以万计的农奴开凿运河、兴修水利,颁布《一子继承法》、《人丁税法》,规定土地继承制原则,避免土地游离,防止农奴逃亡,以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
为使俄国成为军事强国,他废除了贵族骑兵制,用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通过造船、铸炮、创办军工厂,建立了由步、骑、炮、工兵、海军组成的一支宠大的正规陆海军。
为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他把原来各自为阵的全国八大省划分为十个州,委派沙皇亲信担任省督直接对中央负责。
为提高行政效率,他废除了中央原有的50多个官僚机构,新设立了元老院及其所隶属的十二个院、部、委。
彼得在司法上也进行了改革,他起草、修改和颁布了《皇位继承诏》、《海军条令》、《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设立科学院敕令》等一大批法律、法令。彼得特别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大兴办学之风,创办了造船、航海、炮兵、医护、工程技术、矿业学校以及海军学院等,规定凡在16岁前没有上过学的贵族子弟不准结婚、不得担任公职。
他还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印刷所,第一座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公园,筹建了俄国科学院,亲自创办和主编了俄国第一份报纸。
通过改革以及对外扩张战争,彼得终于用野蛮制服了野蛮,使俄国由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国家变成了三面临海、地跨欧亚两洲的开放性欧洲大国之一。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因患尿毒症逝世,终年53岁。尽管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农奴制的俄国,广大俄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彼得一世的改革在俄国发展历史上意义重大。
彼得一世通过战争,使俄国从内陆国变成濒海国。在和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也为日后争夺欧洲霸权开辟了道路。
注释②:
纵观沙俄历史,能够被冠以“大帝”头衔的,只有三位沙皇,他们分别是伊凡大帝(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