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纪录片《世界历史》剧情介绍第34集,尼德兰革命
  • 0
  • 0
  • 分享

纪录片《世界历史》剧情介绍第34集,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纪录片) 2024-03-05 17:35:55 脏东西滚远点儿

在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地方在内的地区,历史上称为尼德兰。

1566年至1609年,这里爆发了一场反抗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的人民革命,结果是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的独立。史称“尼德兰革命”。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它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它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1, 尼德兰概述

尼德兰是荷兰语低地的意思,尼德兰地区位于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很多地方的地势仅仅比海平面高出一点点,常常要遭受风浪的侵袭。

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勤劳,他们筑堤挡浪、排水垦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今天的荷兰境内,甚至有27%面积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如今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富足,经济充满了活力。但是,历史上的尼德兰命运坎坷。中世纪这个地区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十五世纪时,尼德兰地区成为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王室联姻及继承的演变,至十六世纪初,它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

尼德兰虽是低洼之地,但面临北海,境内又有几条河流直通大海,给尼德兰带来舟楫之利。所以,这里的工商业、航海业、渔业、造船业都十分发达。到近代初期,这里的经济活动已相当繁荣,当时的尼德兰共有17个省,约300万人口,其中北方7个省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

以荷兰来说,当时的城市居民占半数。这里的城市化水平,以今天的标准衡量也是相当高的。许多大城市里都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发展起来。

阿姆斯特丹是北方各省的经济中心,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及俄罗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反而不大。

南方10个省,以佛兰德尔和不拉奔的经济最为发达,那里的手工工场出现很早,并且在很多行业广泛存在,其中毛、麻纺织业久负盛名,但它的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市场。

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各省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的经济联系更密切一些。安特卫普是南方的中心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信贷中心之一。

2, 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六世纪中叶,这里开设了来自欧洲各国的上千家商行和代办处。城内设有国际性的交易所。港口内停泊着数以千计的大小商船,每日外商云集、生意兴隆,但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欣欣向荣的地方却受到西班牙国王的封建专制统治,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

到十六世纪中叶,冲突已不可避免,并最终导致尼德兰的反叛。

双方的矛盾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矛盾,西班牙国王把尼德兰当成了自己的属地大肆掠夺,他委派总督作为尼德兰的最高统治者,掌握最高的行政、司法和财政大权,通过总督对尼德兰搜刮捐税,来自尼德兰的收入占西班牙国库总收入的一半,查理五世把尼德兰称为他王冠上的一颗珍珠。

注释①: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罗马人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Karl V(1500—1555年),西班牙国王(1516—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一世(1516年—1555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5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尼德兰君主(1506—1555年在位)。

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毫无疑问的主角。

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继位后更加变本加厉,为保护西班牙本国的利益,腓力二世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们同西属美洲殖民地直接进行贸易,提高尼德兰从西班牙运出羊毛的税额,这就十分不利于尼德兰的贸易和毛纺织业的发展。

更直接、更明显的冲突表现在宗教方面,宗教改革以后,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等新教开始陆续从德国、法国传入尼德兰,新教的势力日益扩大,引起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

查理五世时,曾试图引进宗教裁判所的形式来抑制新教。1550年颁布的一个敕令规定,凡是新教徒或被控为新教徒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甚至帮助过新教徒或与新教徒说过话的人也要治罪,其财产要被没收,人们把这个敕令称为血腥敕令。

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新教徒的迫害,宗教裁判所在尼德兰四处蔓延,几乎没有一天不执行死刑,而且方法极为残酷,火刑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注释②:

腓力二世 (Philip II)西班牙语实际读音为:菲利普二世)(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菲利普一世 Philip I,1580年-1598年)。

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巅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西班牙国王对尼德兰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经济上限制工商业发展,搜刮尼德兰人民的财富,宗教上限制信教自由、迫害异端,这些政策必然伤害到尼德兰人的民族感情。

当时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兰治亲王威廉都说:假如国王认为荷兰人能无限期地支持这些残暴的敕令的话,那他就错了。

的确,没过多久,尼德兰人开始了反抗西班牙人专制统治的斗争。

3, 破坏圣像运动和阿尔发血腥委员会

1566年4月,三百多名尼德兰贵族向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总督玛格丽特请愿,要求废除血腥敕令,撤退西班牙军队,同时表示效忠西班牙国王,请愿遭到拒绝,请愿者还被骂成乞丐。

同年8月,一场更大规模的反抗运动在尼德兰各地展开,城市贫民和城邦的农民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他们冲击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和圣徒遗骨、遗物,没收教会的财产烧毁债券和契约,这一反抗运动被称为破坏圣像运动,这场运动中起码有5000多所教堂和寺院被捣毁。

西班牙统治者摄于人民的威力被迫妥协,与反叛者签订了一个协议,答应暂停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允许新教在指定的地点做礼拜。

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西班牙统治者便开始反扑,国王派遣了阿尔发公爵率军进入尼德兰讨伐反叛者。

阿尔发,修长纤瘦、黑眼珠、黄皮肤、留着银色的胡须,以严厉著称。

他宣称,宁把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留给上帝,不把一个富庶的尼德兰留给魔鬼。

他到尼德兰以后便着手清除新教徒,他首先诱捕了当地的贵族反对派领袖并将他们送上断头台,设立除暴委员会,专门处理有关异端和叛逆事件,命令搜捕所有反对天主教及西班牙政府的可疑人物,告密者受到奖励,嫌疑人受到秘密审判,绞刑架和火刑柱遍布各地,数以千计的人被处死。

这个除暴委员会被恐惧的新教徒称为血腥委员会。

阿尔发掠夺尼德兰也这不手软,他实行新税制,所有的财产都要交纳1%的税、土地买卖交税5%、商品交易税10%,他要用搜刮来的钱财充作镇压尼德兰人的军费。

令阿尔发感到遗憾的是,他没能抓到奥兰治的威廉,这位尼德兰的大贵族身材高大、待人接物温文有礼,他不仅富有而且极具才能,处事果断而言辞谨慎,故被人称为缄默者。

沉默的威廉

他曾受西班牙国王的宠爱,但后来却成了尼德兰的贵族反对派领袖。在阿尔发的恐怖统治时期,他逃亡德国,组织军队,多次回尼德兰,进攻西班牙军队,但均遭失败。

注释③:

威廉一世(William I;1533—1584 ),也称沉默的威廉。是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荷兰奥兰治王朝的开国国王(1584年在位)、荷兰国父,全名威廉·奥兰治(荷兰语:Willem van Oranje)。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威廉·奥兰治的带领下,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在人民的拥戴下于1584年加冕,不料在加冕前的两天遭遇刺杀,享年50岁。在荷兰,人们称其为“祖国之父”。荷兰国歌《威廉颂》所咏唱的就是威廉·奥兰治。

他的子孙世代为荷兰执政,并在1584年起成为荷兰王国的世袭国王,一直延续到现在。他的家族标志——橙色也成为荷兰的标志。

4, 越演越烈的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的广大群众以独特的方式与西班牙人周旋,他们挑衅地接受了西班牙辱骂自己的用辞——乞丐,很多人穿着粗俗的灰色的服装,身带旅行袋及碗钵,十足地表现出当时乞丐的特色,他们组成游击队,到处袭击西班牙的小股军队。

陆上的游击队穿行于密林,自称为森林乞丐。由水手、渔民和码头工人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自称为海上乞丐,出没于风波浪里。

各地的游击队屡屡得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革命的声势日益壮大。

1572年,北方各省普遍发生反西班牙的起义。这年夏,奥兰治的威廉被推举为荷兰、西兰和乌特勒支三省的总督。

到1573年,北方7省都先后从西班牙的占领下解放了出来。西班牙国王不得不召回阿尔发,任命列揆生为新的尼德兰总督,率西班牙军队继续进攻。

1574年,列揆生攻打已被围困了半年之久的荷兰海滨城市莱登。

守城居民英勇奋战,城内粮尽时,西班牙人来诱降,守城人回答他们:

为了保卫我们的妇女、我们的自由和我们的宗教免受外国暴君的摧残,我们每个人会吃掉自己的左手来保全右手。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保证了莱登人的胜利。农民和海上乞丐赶来支援,他们掘开马斯河河堤,放水淹敌,终于使列揆生的军队退却。

北方革命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南方人民的斗志,各地也纷纷发动起义、夺取政权。

1576年,尼德兰南北各省代表聚集根特城,商讨南北联合及反对西班牙统治的问题,最后签订了根特协定:

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和迫害异教的法律,南方保持天主教,北方则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

5, 分道扬镳的南尼德兰和北尼德兰

根特协定签订后革命形势进一步高涨。城市的人民发动新的起义,而农村的人民则抗租抗税,夺取贵族和教会的土地,这引起了南方贵族和天主教僧侣的恐惧,他们准备与西班牙妥协。

1579年初,他们在现在属于法国的阿拉斯结成了阿拉斯同盟,试图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宗教。他们承认西班牙国为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天主教为唯一合法的宗教。

不久,北方各省联合南方的部分城市在乌特勒支也成立了同盟以对抗阿拉斯同盟,宣告北方各省为永不可分的联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

1581年7月,同盟决定不承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对尼德兰的统治权,北方各省宣告成立联省共和国,因为同盟以荷兰省为中心,又称为荷兰共和国。

1585年,西班牙军队攻陷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在南方恢复了统治,这样,尼德兰的南北方实际上就分道扬镳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俞金尧)“尼德兰南北方的分裂,它不是偶然的。从历史上看,当时的尼德兰,南北各省分别有两个经济中心,一个是南方的安特卫普,还有是北方的阿姆斯特丹。这两个彼此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是互相竞争的,相对而言,南方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更密切一些,因而它的利害关系也更多一些.

那么从宗教方面来看,南方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信奉天主教,而北方的人多数是信奉新教,那么西班牙也正好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所以它跟南方联系也是更紧密。

另外从地理上来看,尼德兰是一个称为低地国家,那么在这个地方,港湾和河流非常多,这样的话在地理上就形成了很多的分割和屏障,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说西班牙人要进攻的话,他会碰到很多的障碍,所以从这个军事上来说也是一个原因,不利于统一。”

当然,西班牙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恢复了在南方的统治以后,便北上反扑,但屡遭挫败。事实上,到后来,西班牙人已无回天之力。

尤其是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全歼,以及随后西班牙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又遭失败。西班牙已无力扑灭尼德兰革命。

1609年,西班牙与联省共和国,缔结了4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但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那是1648年的事了。

PS: 独立的北部地区组成了尼德兰共和国,其中的一个省占了主要的地位,那个省就是荷兰省(Holland),所以尼德兰又叫荷兰。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ixun/21956.html
文章标签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