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生活 >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国内首座民营遗址类盛唐商业文化主题殿堂
  • 0
  • 0
  • 分享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国内首座民营遗址类盛唐商业文化主题殿堂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2024-02-20 14:14:03

大唐西市博物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馆内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馆藏文物2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多年来收藏的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至明清。

1、场馆概况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从2006年遗址发掘,2007年博物馆筹建到2010年4月7日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历经10年有余。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鲜明,传统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玻璃化钢结构的设计形式融为一体,整个馆体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彰显了盛唐的辉煌与光明。

博物馆一层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址和部分出土文物;二层常设陈列《大唐西市——丝路起点》是对该遗址的补充说明与引申主要是叙史部分;三层专题展览《丝绸之路“百工”体验》展,主要是几种古代丝路上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是宣传西市遗址的重要手段;四层《馆藏精品展》是藏友鉴定、交流、观赏的场所。

2、基本陈列

--- 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 ---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基本陈列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角“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另外还展出了部分出土文物,介绍了历史上西市作为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体现了盛唐生活诸多方面的文化。

第一部分“大唐繁华留胜迹”展示西市遗址。西市遗址位于唐长安城中部偏西,在今西安城西南一公里多的糜家桥与东桃园村之间。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经1959年、1960和2006年三次考古发掘,目前已大致廓清其基本情形。

西市约占唐代城坊的两坊之地,合今1600亩。市内有四条主要街道,还有两条与西市东侧永安渠通连的水渠及多条排水支渠。考古发掘证实,唐代西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第二部分“万里丝路由此启”介绍西市概况。矗立在关中平原的长安城,自西汉建都后,先后被七个王朝沿用为都城,几经兵燹,残破不堪。隋文帝于此修建大兴城,始定宫城、皇城与外廓城,并建街坊及东、西两市。唐承隋制,保留了两市格局。

西市自隋开皇三年(583)开市,至唐代末年遭到破坏,维持了320年的繁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西市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源头,起到了货物中心集散地之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百业兴旺铸金市”介绍西市行肆。唐代商铺一般称为“店”“肆”,堆放商货的货栈称为“邸”,而产销同类货物商品的店铺集中一处,则称为“行”,据统计,西市至少有一百二十行。商业的系统化与规模化,是西市的一大特点。

西市行肆众多,百业勃兴,有如食店、油靛店、法烛店、中药店、衣肆、帛肆、酒肆、凶肆、米行、裁行、绢行、大衣行、靴缪行、秤行以及柜坊等等,一应俱全,可谓唐代商品社会的一个典例。

第四部分“十字井街汇东西”介绍西市上的文化交融。丝绸之路宛若一条充满财富的通天商路,今无数商胡为之魂驰梦想,而西市,正是他们的淘金及圆梦之地。这些外商在带来西方文明良种的同时,也携去了东方文明的菁华,异地之花,交相盛开在异地。

域外传来的奇装异服、奇食异味、奇乐异舞、奇珍异物,令喜好新鲜事物的唐人为之倾心,而大唐的万种风情,也征服了异域来宾。此时此刻,西市舟车辐揍,商旅接踵,笙歌曼舞,盛极一时。

第五部分“盛世千秋续商魂”讲述西市佳话。在绵绵岁月里,西市犹如一个硕大的聚宝盆,创造过无尽的财富。同时,西市又像是一处职业的演练场,成就了无数的商业人才。西市留给后世的,不仅属物质财富,还富含精神遗产。

在一些中外商人的成功背后,寓有足令今人深省借鉴的商业智慧与商业道德,而一缕商魂,嗣承不绝。西市这个大舞台上曾经演绎过的一幕幕故事早已成为商场佳话,流传千年。

--- 货币中的丝路故事 ---

“货币中的丝路故事—丝路古币”展览陈列着丝路各国古钱币,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印度王朝的金币琳琅满目。48个古国的200多枚货币连接起“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背景,展示的丰富的货币文化。映照出“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

--- 贞石千秋 ---

“贞石千秋-大唐西市博物馆珍藏墓志展”展出馆藏涉及十四个朝代的500余方墓志。墓志文字的编撰者通过简明扼要的叙述将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以及对死者的悼念褒扬之情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宛如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弥补了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空缺与不足,也为墓葬考古提供了不容质疑的断代证据,而墓志本身的行、楷笔法和线条流畅的图案也增加了它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些特殊的价值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独有的墓志文化。

3、馆藏珍品

--- 三彩三花马 ---

唐三彩三花马,高79厘米,长85厘米。马俑目视前方,竖耳张嘴,头顶马冠,面饰当卢,马鬃被精心修剪出三缕堞垛状,马鞍上披有绿色柿蒂纹障泥,胸前的攀胸上挂有马珂,股后的鞦上垂饰杏叶,臀上装饰云珠,造型俊健矫捷,形态逼真,装饰华美,应当是皇亲国戚的骑乘宝驹。唐人把马鬃修剪成锯齿状雉堞,称其为“三花”、“五花”马,这种饰马之风,源于突厥,唐朝时在达官显贵中流行。

--- 三彩调鸟男立俑 ---

唐代三彩调鸟男立俑,高38.5厘米,头戴幞头,微向左偏,面目清秀,身着翻领胡服,腰系带,双手各持一小鸟作调耍状,足穿尖头长靴。通体施釉,色彩鲜艳,形象悠闲潇洒,调戏小鸟时喜形于色的神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映了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 白石力士雕像 ---

唐白石力士雕像,通高(带底座)40厘米,西市遗址出土。站立的力士,身微倾,身穿盔甲,头戴兜鍪,双目圆瞪,张口怒吼,右臂微举,左臂叉腰,双拳紧握,威风凛凛。可惜,面部有残,力士的威猛神情未能全然留下。

--- 彩绘胡人骑驼俑 ---

唐彩绘胡人骑驼俑,通高85厘米,驼长76厘米,胡俑头戴尖头毡帽,浓眉,深目高鼻,八字胡须,身穿红色翻领胡服,黑色长裤,足蹬尖头靴,双手作持缰控驼状,双腿紧夹坐于驮囊之上,上饰兽头,两侧挂物。双峰驼抬头远望,张嘴露齿,鬃鬣飘动,阔步前行。此俑形体高大,工艺细致,是唐代彩绘胡人骑驼俑系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狩猎纹带盖银罐 ---

唐狩猎纹带盖银罐,口径6.5厘米,通高10.5厘米,,宝珠顶,子母口,直颈,圆肩,深腹,腹下敛,圈足。外形线条流畅,优雅稳重。罐身通体以弦纹分层饰以翻卷的蔓草、飞禽、走兽、骑马狩猎的人物,底填以鱼子纹。纹饰繁复,华丽富贵,是难得的盛唐精品。

---三彩胡人头陶埙 ---

三彩胡人头陶埙,高在3.5厘米左右,宽在3.6厘米左右,外形均为胡人头状,内腔空,头顶和两颊处有三个小孔。一胡人为披发,深目高鼻,颧骨较突出,面部施三彩釉,以绿釉为主;另一胡人双目圆睁,鼻梁较矮,脸部亦施三彩釉,色彩斑斓。两胡人头除面部以外其他地方均未施釉,胡人头上的这三个小孔,应为埙的吹孔和音孔。

--- 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 ---

唐沙门形地藏菩萨善业泥像,长方形,中有浅浮雕画面,四周有凸起的廓;长15.7厘米、宽13.6厘米、厚2.9厘米;形制规整,边缘干净,经过烧制,呈砖红色。画面中央为地藏菩萨,着袒右袈裟,半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持宝,从宝中放射出六道光芒,分别从身体两侧流出,为六道轮回的图景。左边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出:持法杖的天王、跏趺坐的天、立姿的舞人;画面右边:上为飞天、中为翼马、下为畜生。地藏菩萨身后有背光、头光,顶上覆以华盖。

--- 海兽葡萄纹镜 ---

唐代海兽葡萄纹镜,圆形,直径16.8厘米。此镜镜钮为伏兽形,镜缘有一圈花瓣纹做装饰,中间一圈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葡萄和叶蔓铺地,越过凸弦纹布满镜背。内区有姿态各异的四只海兽攀援逐戏于葡萄叶蔓之间;外区有鸟雀飞舞于葡萄的枝蔓叶实之间。

这种画面是唐代铜镜中最富魅力的图案之一,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以圆形为主,镜背纹饰以蔓枝葡萄和逐戏海兽为主,简配飞禽、蝴蝶。

--- 山峦形灰陶砚 ---

唐山峦形灰陶砚,通高12.5厘米,周长61厘米,砚面径13.5厘米。其总体造型为山峦形,三足、十二峰,带盂,砚面呈箕形。十二峰峻峭挺拔,错落有致如狼牙之锋利状态分内外两区环列于陶砚砚首及左右两侧,内区三峰,外区九峰。三足上部和砚首主峰正面各塑有一个高额瞠目、肌肉凸显的半蹲力士作负山状,极富情致。此陶砚为目前国内仅有的出土物,弥足珍贵。

--- 彩绘镇墓兽 ---

唐代彩绘镇墓兽,高48.8厘米,方颅兽面,豹眼狮鼻,张口露齿。独角与双耳细长尖利,脑后饰朝天戟。右前肢上举,左前肢撑地,上身直立,后肢弯曲,蹲坐。胸部鼓起,怒目圆睁,形象威猛,除凶辟邪,意在用自己狰狞的面孔吓退外敌保护墓主人的安宁。此俑通体饰彩绘,犄角、臂膊处有描金,色彩艳丽。

--- 打马球纹铜镜 ---‍

唐代打马球纹铜镜,直径15厘米。这面打马球纹铜镜的镜面边缘呈现八角菱花形,在镜背的纹饰上,以表现四名骑手打马球的运动场面为主,他们或高举鞠杖,作抢球状;或俯身向前,鞠杖向下,作击球状,而在纹饰的空隙处和外区均填以蝴蝶、瑞草,这使镜背整体纹饰显得生动、饱满,又不显繁缛。

--- 粉彩舞马俑 ---

唐粉彩舞马俑,高57.5厘米,身长57厘米,马为站姿,偏首张嘴,双耳挺立,长鬃下垂,扎尾上翘,右前蹄抬起,似正随乐起舞,具有极强的动感。全身肌肉劲健,隐含着爆发力。

--- 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 ---

唐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西市遗址出土,主图案为胡人戏双狮。壶高87厘米,长46厘米,宽30厘米,宽带扁口,直颈圆身,喇叭形平器底,出土时器身肩耳残失。

器身两面纹饰相同,以浮雕展现,胡人屋居中,所戏双狮左右相对,卷尾上翘,蹲坐在莲花台之上,后肢下蹲,前肢为一肢撑立、一肢抬起,狮头仰起,圆目张口,双耳向脑后舒展,显出威武又可爱的神情。戏狮人身材魁梧,腰系短裙、赤裸上身、肚脐外露地站在两狮之间,右腿微抬,双手高举放在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自若,充分体现了戏狮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釉陶扁壶是丝路商人普遍使用的出行必备品,丝路商人的出行良器。在穿越没有人烟的辽阔沙漠之时,扁壶中装的水,就是商人们生命之泉;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精粹。

--- 耀州窑青釉牡丹萱草纹尊 ---

北宋耀州窑青釉牡丹萱草纹尊,口径12.6厘米,高20厘米,底径11.5厘米,折沿,直颈,丰肩,鼓腹,圈足。该尊器身满布缠枝茎叶的萱草纹,围绕在牡丹花的周围,颈肩结合处刻有两周弦纹,肩部刻有一周草叶纹。胎体灰白,较薄,质地坚密,通体施青釉,色泽光润,青中闪黄。

纹饰采用刻划结合的装饰手法,主要用金属或竹做成的工具,在未完全干透的器皿胚胎刻画出各种花纹、主题纹饰,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而奔放;划陪衬纹饰时,纤细如丝,排列有序,整体纹饰层次清楚,繁而不乱,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器身丰满端庄,颇具优雅之风。

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4821.html
中国博物馆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