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生活 >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云南民族博物馆
  • 0
  • 0
  • 分享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 2024-01-22 15:09:53

在云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不同的民族,他们共同创造并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博物馆,探索那些图文并茂的文化秘籍。

云南民族博物馆矗立于风光秀美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场所。博物馆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展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群整体呈庭院回廊风格,馆内有藏品12万件。

1、场馆概况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海埂云南民族村旁,馆内有16个展室,展出面积达6000平方米,还配有设备齐全的报告厅、会议室、接待室等,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展出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展览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和《奇石珍宝》等8个专题,在16个展厅里展出。

2、基本陈列

--- 民族乐器 ---

云南,堪称“乐器王国”,民族民间乐器取材于金、石、丝、竹、土、革、木等,萌发于各民族对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中,根植于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里,是婚丧礼仪、节日庆典、戏曲说唱、社会交流及宗教祭祀不可或缺的媒介。材质多样、形制丰富、音色各异的民族民间乐器,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各民族非凡智慧和独特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

“民族乐器”专题陈列主要分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民族民间器乐乐种五个部分。展览形式设计以突出展品为主要宗旨,营造了简洁舒适活跃的观展空间,结合数码影像音频技术,将传统美妙的乐曲传播给广大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觉、听觉享受。

--- 民族民间面具 ---

“民族民间面具”展览内容分为五个单元;“跳神面具”、“生命礼仪面具”、“节日祭祀面具”、“戏剧面具”、“镇宅面具”。所展示面具材质多样,有木、纸、陶、布、葫芦、稻草、笋壳、棕皮等,制作工艺有雕刻、纸糊、编织等。

“跳神面具”以藏族“羌姆”面具为代表,展示了祈福禳灾宗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面具;“生命礼仪面具”展示了在成年礼、婚礼、丧礼等重大人生礼仪中所使用的面具;“节日祭祀面具”以各地彝族岁时活动面具为代表,展示了以祭神祭祖、祈求农业丰收、人口繁衍为主题的节日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面具;“戏剧面具”展示了至今仍流传于民间的傩戏、关索戏、傣戏、壮戏等云南地方戏剧、民族戏剧面具;“镇宅面具”展示了以水族、彝族吞口为代表的镇宅护院、驱邪避灾面具。

--- 民族工艺美术 ---

“民族工艺美术”专题陈列展主要分四个部分:民间绘画;剪刻工艺;雕塑工艺;金属工艺。

民间绘画集中体现了云南各民族信仰和审美的不同,反映在形式上有卷轴画、布幅画、纸符画、木牌画、木刻雕版画等。剪刻工艺分皮影和剪纸两类,用剪子和刻刀来完成每一件作品。皮影人物造型灵动,色彩丰富艳丽,剪纸艺术也朴实无华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人生信仰。雕塑工艺主要有木雕、石雕、玉雕、金属雕、陶塑等。纷繁多彩的雕塑艺术,凝练了各民族的情感与智慧。金属工艺,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美誉,各民族创造独特的锡器、银器、斑铜、乌铜走银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民族民间陶艺 ---

“民族民间陶艺”是集中展示云南民族民间陶艺的一个专题性陈列,分“藏族黑陶”、“傣族红陶”、“华宁釉陶”、“建水紫陶”、“镇宅瑞兽”等五个单元,还呈现了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迪庆藏族黑陶烧制、建水紫陶烧制等技艺。

展览展出了105件展品,展品均来自于云南各民族村寨,制作者有玉温、张云等多位国家级到县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孙诺七林、郜金福等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向炳成等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更有许多不知名的民间制陶艺人的杰作。

--- 民间瓦当 ---

“民间瓦当”以118品灰陶瓦当、琉璃瓦当、金属瓦当,展示了云南民间“动物纹瓦当”、“植物纹瓦当”、“文字瓦当”、“其他纹饰瓦当”。“动物纹瓦当”既有龙、凤、鹤、蝙蝠等祥瑞禽兽纹饰,也有十二生肖纹饰;“植物纹瓦当”常见的题材有菊花、莲花、梅花、牡丹、芙蓉、灵芝等;“文字瓦当”常见的有一字瓦当、二字瓦当和四字瓦当,多见“福”、“寿”等吉祥文字;“其他纹饰瓦当”主要有传统吉祥纹样、亭台楼阁纹饰和太极八卦纹样。

--- 民族文字古籍 ---

“民族文字古籍”内容分为“原始记事”、“民族古籍”、“工作成就”三个部分。“原始记事”包括“刻木结绳记事”、“物件传言”、“图画符号记事”三个单元,展示了文字发明以前,人类所创造的原始信息传递方式,如刻木结绳、编织字花、实物代言、崖壁绘画等等;“民族古籍”部分包括“金石铭刻”、“民族文献古籍”、“民族口传古籍”三个单元,集中展示了以碑铭、摩崖、题记、印章、文字古籍、口传的神话传说等不同形式记录的民族文字古籍;“工作成就”部分重点从田野考察与征集、研究与展示、翻译与出版成果等多个层面,展示了民族古籍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 ---

“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传统服饰和服饰制作工艺。“传统服饰”部分包括“早期服饰”、“日常装与盛装”、“宗教祭祀服”三个单元,以服饰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展现了各个时期不同材质、不同款式、不同工艺、不同文化内涵的民族服饰,表现了云南各民族妇女独到审美情趣和高超智慧。

“服饰制作工艺”部分包括“编织与纺织”、“印染与刺绣”、“饰品与加工”三个单元。“编织与纺织”借助傣锦、壮锦等服装布料和纺轮、纺车、腰织机、水平织机等服装质料加工机具,揭示民族服装制作过程;“印染和刺绣”重点展示白族扎染和苗族蜡染工艺,而刺绣为民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技艺,主要有素绣、彩绣、挑花绣、错针绣、辫绣、疙瘩绣、垫绣、包筋绣、贴布绣、锁边绣等,从中可窥见云南少数民族匠心独运的染绣技艺。

3、馆藏珍品

--- 面具 ---

魁星吞口面具,汉族,云南昭通,长22厘米,宽13厘米,厚6厘米,木质。傩戏面具。此面具是其中主 要面具之一。

--- 佛幡祭祀图画 ---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幡祭祀图,长12米,宽30厘米,棉、竹、木质,宗教用品,做赕佛仪式时敬献给佛寺的贡品,以求佛祖的保佑。有绘画、刺绣、织锦等形式,内容多为佛经故事、传说、劝善说教、佛像、佛塔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一般由幡头、幡身、幡尾三部分组成,幡头呈塔形,幡尾挂有荷包,中间用竹篾木连接,长度达十多米。

--- 度戒摇铃 ---

云南麻栗坡瑶族度戒摇铃祭祀法器,直径7厘米,通高12厘米,铃高5厘米, 铜质、兽牙,宗教法器,祭司“道公”主持男子成年礼时使 用。由铜铃、兽牙构成。

--- 道公画祭祀图画 ---

云南文山瑶族道公画祭祀图画,长103厘米,宽50厘米,纸质,宗教用品。由祭司“道公”所画,共四幅,在举行度戒仪式时使用,一般悬挂于祭坛两边。度戒是瑶族男子的成人仪式,在瑶族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男人只有度戒过关,才是男子汉,能得到了神灵的保护,社会的承认,可以担任全寨的公职,获得男性成人的社会价值认可。

--- 东巴纸牌画 ---

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纸牌画祭祀图画,长23厘米,宽14厘米,纸质,东巴经师法物,祭祀占卜时使用,用后收藏。由东巴经师亲手绘制,内容分为三类,一为占卜使用的纸牌画,画有各种神,并用东巴象形文字释义;二是山神龙王纸牌画; 三是东巴经师所戴五佛冠,画丁巴什罗和4 位神像。

--- “脑双”服 ---

云南德宏景颇族“脑双”服祭祀法器, 棉、绸质,宗教祭祀服饰,祭司在“目瑙纵 歌节”领舞时穿着。包括饰犀鸟头啄、孔雀野鸡羽、野猪牙竹篾法冠,绸缎圆领对襟长袍,绸缎腰带,长裤。通过祭祖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子孙兴旺。

--- 黑陶嵌花茶壶 ---

云南香格里拉藏族黑陶嵌花茶壶陶器,直径22厘米,高20厘米,陶质,传统茶具, 广泛流行于迪庆州的藏、纳西、白、彝等民族中。平底、有柄,壶身嵌圆形白瓷片,手柄及壶嘴装饰麒麟头图案,盛放茶水起保温作用。

--- 指令、任命令 ---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指令、任命令文书档案,纸质。20世纪50年代以前,傣族封建领主 “召片领”对属官的指令、任命令。傣文书写。

--- 龙头月琴 ---

云南红河彝族龙头月琴弹拨乐器,长81厘米,音箱宽36厘米,木质,弹拨弦鸣乐器,因琴头雕饰龙头而得名。由琴头、琴杆、弦轴、琴弦、音品、音箱等几部分组成,木质琴体,音箱为圆形,薄木蒙面,琴杆、面板雕绘龙凤、十二生肖、祥花瑞草纹样,张四根弦。用手指或拨子弹奏,音色清脆明亮,用于民间歌舞或山歌小调伴奏。

--- 独龙族王帽 ---

云南贡山独龙族王帽,外径30厘米,高14厘米, 藤、牙质。独龙族头人佩戴的帽子。藤编,以野猪牙装饰。

以上便是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0524.html
中国博物馆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榜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