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生活 >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国家级地震主题纪念殿堂,铭记历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 0
  • 0
  • 分享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国家级地震主题纪念殿堂,铭记历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4-03-04 10:36:44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地震主题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特大地震而建立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铭记灾难,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根据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由国家投资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

1、场馆概况

纪念馆包括“三遗址·两馆·一中心”,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遗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主馆、副馆和防灾减灾宣教中心。同时按照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作为“一馆三地”的龙头部门,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牵头统揽汶川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地、绵竹汉旺东汽工业地震遗址纪念地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三地作用功能的发挥。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主、副馆共占地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建筑方案“裂缝”寓意为“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 纪念馆主馆 ---

主馆基本陈列《山川永纪》陈展面积1.0748万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主要讲述川、陕、甘、渝等“5·12”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发展振兴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于2013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 纪念馆副馆 ---

纪念馆的副馆为地震科普体验馆,该馆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陈展面积1560平方米,总展线512米。展览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避险与救援”六个展区,于2013年10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5·12地震形成的遗址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核心保护面积0.79平方公里。经过治理保护,于2010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适度开放。

--- 沙坝地震断层遗址 ---

沙坝地震断层遗址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沙坝村,处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垂直位移10.5米,面积0.37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垂直位移最大的断层。地震断层周边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点多,是地震次生灾害展示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唐家山堰塞湖遗迹 ---

唐家山堰塞湖遗迹距老县城地震遗址约5公里,湖区控制流域面积3538平方公里,最高蓄水位曾达743米,蓄水量达2.466亿立方米。2008年6月10日成功泄流后,水位降至713 米,常年库容8600万立方米。2013年“7·9”特大洪灾导致堰塞坝右岸局部溃口,水位高程下降至701米,常年库容4000余万立方米。201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开展唐家山堰塞湖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 防灾减灾宣教中心 ---

为充分发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功能作用,附近配套建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和防灾减灾实训基地,可进行理论+实训的防灾减灾教育。同时,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牵头统揽全国其他5·12地震灾区的社会教育活动。

2、基本陈列

--- 山川永纪 ---

“山川永纪”陈展面积1.0748万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发展振兴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主要讲述川、陕、甘、渝等“5·12”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造成4625万多人受灾,其中374643人受伤,87149人遇难,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城乡居民住房大量被毁,基础设施惨遭重创,公共设施损毁严重,文化遗产损失惨重,生态环境破坏修烈,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计的重大损失。

地震后,四川省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5269处,其中滑坡2498处,崩塌1518处,泥石流476处,不稳定斜坡777处。地震造成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广元、雅安等地河流淤塞2951公里,形成大型堰塞湖34处。

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以惊人的意志、勇气、力量,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难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表现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地震过后,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依法重建、廉洁重建,为高水平高质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根本保证。

经过三年的顽强拼搏,取得了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辉煌成就,形成了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自力更生、多方援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科学御灾模式,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

灾后恢复重建是关系灾区发展振兴的百年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化危为机、发展起跳作为基本取向,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坚持产业重建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坚持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灾区基瑶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灾区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双奇迹。

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斗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光耀史册的时代英模,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协作精神,铸就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的丰碑。

--- 地震科普 ---

“时空隧道”由三面LED墙组成一个虚幻标飘渺的空间,展现了浩翰的宇宙和我们居住的神奇美丽的地球。游客置身其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真世感受,并充分体验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和巨大威力。

“灾难现场”用场景复原、白膜投影、大幅影像、机电大秀等表现方式,将灾难定格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生动地表现出地震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激发起人们认识地震、探索地震的信心和决心。

“解密地震”运用LED与拼接屏互动的方式,生动揭示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列举了近代世界上发生的十大地震;采用幻影成像手段,全面解析“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因。同时,通过互动展项,详细介绍了地震中地形变化、地震波、地震断层、余震、地震前兆等知识。

“穿越灾难”采用沉浸式U形影院播放《世界灾难片锦集》,带领游客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难。同时,还展出了明清以来我国重大地震的照片、地表破坏典型照片和数据;设置了地震知识互动参与问答项目。

“震前预防”从法律法规、报批程度、建筑选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方面,全面介绍了震前预防涉及的各种知识。通过观赏模型和参与互动,学校和掌控必要的防震减灾技能。

“避险和救援”通过影视、展板、场景设置、救援设备展示等方式,全面系统介绍地震到来时和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科学办法和措施。

“4D动感影院”播放的影片,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难,了解灾难发生时应当采取的避灾措施。

3、馆藏精品

--- 国旗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5月19日4时58分,北京天安门广场在正常的升旗仪式后降半旗,缅怀逝去的同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的同胞降半旗致哀。

--- 明信片 ---

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黄国致老先生已经连续四年每月捐款1000元港币。截止2012年4月26日,四川省财政厅共收到捐款46次,港币46000元,总额折合人民币36274.53元。每一次捐款的同时,黄国致先生还寄来明信片。

--- 手电筒 ---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十位农家汉子为抗震救灾自行组织、前往灾区、在灾区志愿服务时使用过的手电筒。

--- 农用车 ---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十位农家汉子为抗震救灾自行组织、前往灾区、在灾区志愿服务时使用过的车辆。

--- 标语 ---

青川是 512 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失惨重。地震之后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青川枣树村人开始重建家园,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青川人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自己的家园。

--- 扩音器 ---

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公司救灾现场,用什邡市党政干部借到的一个扩音器向在场参与抗震救灾的官兵和群众说: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受损汽车 ---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一辆车牌号为川FA8512的东风雪铁龙车在被倒塌的楼房砸的外壳变形,车身凹陷后仍上路行驶。

--- 冲锋舟 ---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与映秀的道路完全中断,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打通了紫坪铺水库至阿坝铝厂的水上运输线,成为数千名当地受灾群众的一条生命之路。这是当时打通水上运输线的第一艘冲锋舟。

--- 渡船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8级特大地震。平武县南坝镇受灾惨重,公路中断,桥梁垮塌,南坝成了孤岛。唯一的一只铁皮船从5月12日到5月21日,成了打通唯一生命通道的工具,运抢险人员和群众达7万余人次,运送救灾物资达200余吨,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 装载机 ---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德阳市交通局迅速城里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市交通系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当天晚上9点,由德阳公路局物资供应站职工组成的抢险应急小组到达绵竹武都小学营救被困孩子。这是当时第一台参加救援的机械,随后成为第一台挺进重灾区汉旺镇的装载机,为抢险救灾扫清了道路障碍。

--- 海事卫星电话 ---

2008年5月12日,强烈的特大地震把汶川的通信网络全部摧毁,通信全面中断。中国电信汶川县分公司职工刘道彬冒着生命危险,将省公司配备的海事卫星电话从危楼中抢救出来。下午2:40,他拨通了中国电信阿坝州分公司马尔康监控中心的电话:“喂,喂?我们这里地震了,我们这里地震了!机房已经出现了裂缝,但还没有倒塌……喂……喂……”这就是从汶川发出的第一声求援,尽管通话不到十秒钟就中断了,但它仍为全县受灾人民赢来了一线生的曙光。

--- 急救车 ---

无锡市急救中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及时派出救护车和驾驶员赶赴重灾区进行救灾,是最早到达该地区一线的救护车,至今保留的当时中央电视台有关节目影视资料中,有一辆标有“无锡急救”的救护车,具有历史价值。

--- 叶志平校长遗物 ---

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秉承“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原则,2008年5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后,仅用1分36秒撤离完2300多名师生到安全地带,创造了地震零伤亡的奇迹,震后由于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2011年不幸离世。

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20642.html
中国博物馆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榜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