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是一位美籍日裔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因此荣获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另外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和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共同获得了这一荣誉。
获奖原因
南部阳一郎的获奖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理论的研究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精确地描述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他的研究为后来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南部阳一郎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在CP破坏理论方面的发现。南部阳一郎的成就被广泛认为是迟来的认可,因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其理论成果已经在物理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并等待了数十年的认可。
学术业绩
南部阳一郎的著名学术贡献包括: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色荷、完成粒子物理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早期工作、以及在弦理论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他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南部阳一郎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和奖励。
1986年,因对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他获得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
1994年,美国物理学会将当年樱井奖授予南部阳一郎,以表彰其对场论和粒子物理的贡献。他将超导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开创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个重要思想,因此与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京茨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尔夫奖。
2005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贡献,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
2008年10月7日,因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南部阳一郎还曾获得罗伯特·奥本海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2年)、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85年)和日本文化勋章。
弦理论中的南部·后藤作用以南部阳一郎和后藤铁男的名字命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满足自发对称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