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人物 > 小林诚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粒子物理学领域”的贡献者
  • 0
  • 0
  • 分享

小林诚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粒子物理学领域”的贡献者

诺贝尔奖 2024-01-25 10:14:49 嘞嘞

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是日本高能物理学家,因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同事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小林-益川理论”(Kobayashi-Maskawa Theory),该理论成功预言了自然界中存在的三代夸克结构,并且解释了CP破坏(电荷共轭宇称破坏)这一重要现象。

获奖原因

他们的工作为标准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关键支持,尤其是在揭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方面。这一理论预测了当时尚未被发现的第六种夸克——顶夸克的存在,后来这一预言得到了实验验证,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理论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了南部阳一郎(因其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研究),另一半则由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共享。

学术见解

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解释“CP对称性破缺”现象的有关理论。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粒子与反粒子在质量等方面相同,但在电荷等方面相反,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家并未在现今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

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他们还预言存在6种夸克。按照现代物理学理论,夸克等是比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在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预言之初,科学家只发现了3种夸克,因此一直难以证明他们的理论。

1995年,6种夸克都被发现。2001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确认了由夸克构成的正反粒子——B介子和反B介子的“CP对称性破缺”现象,从而证明了“小林-益川理论”。“小林-益川理论”作为基本粒子物理学的一种基础“标准理论”,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学家的普遍认可。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2103.html
诺贝尔奖人物回顾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热榜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