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坎德尔是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他因在神经系统可塑性领域中做出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而荣获此奖项。与他共同获奖的是阿瑟·科斯勒和保罗·格林加德,他们三人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导的基本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在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ichard Kandel)1929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二战期间随家人移居美国,获美国国籍。1956年毕业于纽约大学,一生效力于精神病学和生理学研究领域并获得杰出贡献。2000年,埃里克·坎德尔与好友保罗·格林加德以及阿尔维德·卡尔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坎德尔获奖是因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如何改变突触的效能,以及其中涉及了哪些分子机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坎德尔是跨越多个领域、享誉盛名的一代开山宗师,他开启了神经科学中的学习和记忆领域细胞分子层次研究的全新科学领域,而且不断的做出领导性和突破性的研究,虽然现在他已70多岁,他的研究还是走在这个领城的最前沿。坎德尔早在1983年就获得了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亚伯雷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基础医学研究奖,早就被看好排队在等着拿诺贝尔奖。同时,他也在1983年就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地位最崇高的“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哥大鼓励“大学教授”做跨越领域的研究,“大学教授”享有的殊荣之一,就是可以在任何学系开任何喜欢开的课,即使是从来没有的课。 坎德尔在哈佛大学时主修历史和文学,同时也对精神病学发生了兴趣,所以坎德尔毕业后来到纽约大学医学院修精神病学,准备以后成为精神病分析医师。不过当他到医学院时,他问他自己,什么是精神病的核心问题呢?他认为除了基因以外,记忆是最重要的。所以坎德尔决定朝脑部和记忆的方向发展。
记忆分子生物学研究
坎德尔博士的研究集中在揭示大脑如何编码、存储和检索记忆的生理及分子基础。他通过研究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的简单神经系统模型,发现了长期增强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这一现象,它是突触可塑性的一个关键形式,被认为是记忆形成的一种细胞机制。
突触效能改变机制
他和他的团队详细阐述了LTP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分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包括钙离子信号、蛋白激酶以及CREB等转录因子的作用,这些发现为理解神经回路如何随着经验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诺贝尔奖成就
2000年,埃里克·坎德尔因“关于神经系统中信号传导的研究,尤其是对学习和记忆机制的贡献”与保罗·格林加德和阿尔维德·卡尔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学术生涯
坎德尔在多个顶级科研机构任职,其中包括纽约大学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他在那里担任教授,并且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作与教育
除了科研成就,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和教育家。其著作《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详细介绍了他对记忆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和主要成果,对于公众理解大脑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与荣誉
坎德尔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不仅深化了对大脑功能的理解,也为治疗与记忆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他因其卓越贡献荣获了许多国际奖项,并在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