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家阿尔文(Hannes Alfvén)因其在磁流体力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于1970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对于理解太阳系中的电磁现象,以及等离子体(如太阳风)的行为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并为日后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他共同获得这一奖项的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内耳(Luis Walter Alvarez),但两人获奖的具体成果并不相同,阿尔文是因磁流体力学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该荣誉的。
阿尔文1908年出生于瑞典的北雪平,1926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就读,1934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而后阿尔文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学院教授物理学课程,1940年起任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教授,先后讲授电学理论、电子学和等离子体物理。1967年,阿尔文移居美国,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学执教。1991年退休,退休时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电机工程教授和皇家工学院的等离子体物理教授。退休后来往于加利福尼亚州和瑞典之间。1995年逝世,终年87岁。
阿尔文是瑞典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瑞典科学院和瑞典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研究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有贡献,他和法国物理学家L.奈耳共获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文性格幽默,兴趣广泛,参加过包括国际裁军运动在内的众多社会活动。他还在科学史、东方哲学、宗教方面有一定研究,并且通晓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还会讲一些西班牙语和汉语。阿尔文和他的妻子柯尔斯顿(Kirsten)生育了1个儿子4个女儿,儿子成为医生,一个女儿成为作家,一个女儿成为律师。
磁流体力学(MHD)理论
阿尔文是磁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2年提出了磁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这些方程描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行为,为研究太阳风、地球磁层、星际介质以及受控核聚变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阿尔文波与粒子捕获
发现并命名了“阿尔文波”,这是一种在导电流体(如等离子体)中传播的波动现象,对理解空间物理学和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有着重要意义。他还提出了有关太阳风中的粒子如何被捕获并被传输到地球磁层的概念。
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学
阿尔文在其著作《论太阳系的起源》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太阳系形成的创新性理论,比如早期太阳系中的等离子体作用过程,这影响了后来对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研究。
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他对磁流体力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阿尔文于1970年与法国科学家路易·内耳(Luis Walter Alvarez)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育与科研领导
阿尔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和研究领导者。他培养了许多学生,并通过其教学和研究活动对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活动与和平主义
在科学研究之外,阿尔文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特别是在反对核武器和推动国际裁军方面表现活跃,展现了他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