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而于2008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这一开创性工作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人物生平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人,出生于1936年,36岁担任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并开始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病毒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豪森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成果:发现导致宫颈癌病毒。
生于1936年3月11日,德国医学科学家和退休教授。青年时期目睹了战后德国的景象,对待生活十分认真。他专注于学业。虽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享乐主义,但是他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嬉皮一族。
他毕生精力用于研究乳头状瘤病毒。2008年,因为发现了乳头状瘤病毒(papillomavirus)是子宫颈癌的成因,而与另外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楚尔·豪森在波恩大学、汉堡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6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进入杜塞尔多夫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担任科研助理。三年半后,在美国费城的儿童医院病毒实验室工作。随后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1969年,成为维尔茨堡大学教授,并在病毒学研究所工作。1972年,他执教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1977年在弗莱堡大学执掌教席。从1983年到2003年,楚尔担任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主席。2003年3月,正式退休。他也是国际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主编。
2015年,获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荣誉教授。
2017年,获澳门科技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博士亲临主礼。
2023年5月29日晚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向外界宣布,德国著名癌症研究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博士已于5月28日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HPV与宫颈癌关联的发现:豪森教授最著名的成就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研究,证明了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原因。他发现了特定类型的HPV,尤其是HPV 16和HPV 18这两种高危型别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这一开创性的工作,豪森于2008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宫颈癌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促进了HPV疫苗的研发,从而显著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由HPV感染引发的宫颈癌发病率。
癌症研究领域的贡献:除了宫颈癌,豪森还致力于其他病毒与人类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研究,推动了整个癌症病毒学领域的发展。
学术领导与编辑工作:豪森曾任德国癌症研究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