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舍伍德·罗兰(Frank Sherwood Rowland)是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共同获得者之一,他与马里奥·莫利纳(Mario Molina)一起荣获了这一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5年宣布他们的获奖决定,以表彰他们“对大气中氯氟烃类物质破坏臭氧层机理的研究”。
生平
罗兰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城——特拉华市。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一年来到该城的俄亥俄卫斯理大学担任教授和数学系系主任。他们全家也因此迁入该城。他16岁(1943年)就考入俄亥俄卫斯理大学。当他快要完成学业时,因为太平洋战争于1945年加入美国海军。他于1946年退役并重返校园,于1948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然后,他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于1951获得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罗兰在芝加哥大学的导师是以放射性碳定年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威拉得·利比教授。他先后工作于普林斯顿大学(1952~1956)和堪萨斯大学(1956~1964)。他于1964年来到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创建了化学系,并担任该系教授和系主任。罗兰于197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于1993年担任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主席。
罗兰的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氯氟碳化合物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他的理论表明,氯氟碳化合物等人造有机化合物的气体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在平流层分解产生游离的氯原子和ClO自由基,然后这两种产物可大量消耗平流层的臭氧分子。马里奥·莫利纳于1973年加入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合作研究氯氟碳化合物(CFCs)。罗兰和莫利纳于1974年将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论文引发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对此问题的科学调查。该调查赞同了他们的发现,从而促使从1978年开始禁止在美国生产添加任何氯氟碳化合物的喷雾罐。
舍伍德·罗兰因帕金森病于2012年3月10日逝世,享年84岁。
荣誉
罗兰和莫利纳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199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所工作的物理科学大楼也在同年以他的名字命名(Rowland Hall)。
他曾经获得过的奖项有:
泰勒环境成就奖,1983
日本国际奖,1989
美国化学协会彼得·德拜奖(Peter Debye Award),1993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罗杰·雷维尔奖(Roger Revelle Medal),1994
诺贝尔化学奖,1995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