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人物 > 乔治·斯穆特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温度波动”的发现者

乔治·斯穆特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温度波动”的发现者

诺贝尔奖 2024-01-30 09:16:45 嘞嘞

乔治·斯穆特(George F. Smoot)在2006年与约翰·C·马瑟(John C. Mather)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们这一荣誉,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一发现对现代宇宙学有着重大意义,他们的研究基于美国宇航局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的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关于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重要证据,并为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生平

乔治·斯穆特于1970年在麻省理工获物理学博士,随后在加州大学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开始研究大爆炸的有关问题。他在加州大学工作至今,任大学物理学教授,从事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参与一项称之为下一代实验的“普朗克探测器”计划,该计划将致力于研究早期宇宙,并将于2007年发射升空。

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1945年2月20日—),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乔治·斯穆特和约翰·马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分享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生活大爆炸第二季第17集客串。

生平贡献

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项目:斯穆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NASA的宇宙背景探测器项目。这个项目首次精确地测量了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预测,并且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小温度波动(各向异性),这些波动被认为是宇宙结构形成的种子。

微波背景各向异性:斯穆特和他的团队通过COBE卫星的数据分析,证实了早期宇宙中微小的密度扰动,这些扰动后来演变成了星系和其他大规模结构。这一发现为现代宇宙学的标准模型——冷暗物质模型加上宇宙暴胀理论提供了关键证据。

科普工作与教育:斯穆特在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不仅积极参与公共演讲、电视节目,还著有多部科普书籍,致力于向公众解释复杂的宇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如果你觉得好,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本文网址 https://wangzhidaquan.com/zhishi/12789.html
诺贝尔奖人物回顾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验证码
提交
暂无评论内容
热门游戏
换一换
热门软件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