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是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他与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共同获得了这一荣誉。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导致大多数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体而获奖,这一重大发现革新了医学界对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人物经历
1951年9月30日,巴里·马歇尔出生于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Kalgoorlie)。
1968年—1974年,在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7年—1984年,在澳大利亚皇家珀斯医院工作。
1985年—1986年,任皇家珀斯医院NHMRC消化内科研究员。
1986年—1994年,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和医学教授。
1996年,任弗吉尼亚大学内科医学研究教授。
1997年,任西澳大学临床医学教授。
1999年,任西澳大学微生物学临床教授。
2003年,任西澳大学NHMRC高级首席研究员。
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6年8月,任郑州大学马歇尔医院院长、郑州大学马歇尔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9月,全职加盟郑州大学。
2023年2月,受聘为马歇尔国际消化病医院(马歇尔国际消化医学研究中心)院长(主任),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
生平贡献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确认:1982年,马歇尔与病理学家罗宾·沃伦合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细菌存在于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并成功分离出这种后来被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微生物。他们提出这种细菌可能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原因,颠覆了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胃酸是胃病主要原因的观点。
以身试菌实验: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确实能引起胃炎,马歇尔博士做了一个大胆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他自行摄入了幽门螺杆菌培养液,随后自己患上胃炎并成功治愈,这一举动为科学界提供了直接证据支持他们的理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他们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关联性上的开创性工作,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共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荣誉肯定了他们对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以及其科研成果对全球数百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临床实践影响:马歇尔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医学界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还促使开发出了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使得胃炎和胃溃疡可以通过抗生素等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