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卡佩奇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共同获得者之一,他与马丁·约翰·埃文斯及奥利弗·史密斯因在基因靶向敲除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共同获得了这一荣誉。他们的研究为科学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来理解基因功能,并对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人物介绍
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1937年──)是一位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也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马里奥·卡佩奇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马里奥·卡佩奇于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罗纳,并于196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安提阿大学(Antioch College)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1967年,马里奥·卡佩奇在詹姆斯·沃森(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指导下,于哈佛大学取得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博士学位。1967年至1969年,卡佩奇在哈佛大学学者学会(Society of Fellows)担任初级研究员(Junior Fellow), 1969年,卡佩奇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并于1971年晋升为副教授。1973年,卡佩奇进入犹他大学任教。自1988年起,卡佩奇还担任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Investigator of 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另外他还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卡佩奇在哈佛时就是一位成果丰富的研究者,他发现了导致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当他于1973年在犹他大学建立实验室时,便试图将分子基因学引入到对动物细胞的研究,以便获悉如何掌控这些细胞里的基因。卡佩奇于1977年开始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对动物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技术,并在1989年成功对一只老鼠进行基因打靶。
卡佩奇1991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2002年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他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生平贡献
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卡佩奇与奥利弗·史密斯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基因打靶”的技术,该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特定基因。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在实验小鼠中进行基因的删除、替换或插入,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遗传变异的小鼠模型。这些模型对于研究基因功能、发育生物学以及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他在基因打靶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卡佩奇与奥利弗·史密斯和马丁·埃文斯共同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学术生涯与教育成就:卡佩奇在美国犹他大学担任教授,并在该校的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他的实验室不仅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还推动了遗传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卡佩奇的工作对理解基因如何调控生物体发育、疾病发生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遗传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了基础工具和技术支持。
其他荣誉和奖项:除了诺贝尔奖之外,卡佩奇在其职业生涯中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等,以表彰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