褡裢火烧:皮薄馅足,焦香四溢,京味儿十足的传统北京小吃,以其形似褡裢、内藏美味的独特魅力,深受食客喜爱。
褡裢火烧是一种北京常见食品,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油锅煎熟,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褡裢火烧与天津的锅贴较为相似,但馅料和制作方法上不同。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首次供应。
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原来它的制作与众不同。褡裢火烧要将和好的面揪成粘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
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
后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了瑞明楼,但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精于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联,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现改名为“瑞宾楼”,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
“门框胡同瑞宾楼,褡裢火烧是珍馐。外焦里嫩色味美,京都风味誉九州。”这是一位家住郊区的老翁得知瑞宾楼恢复这一北京名食供应后,特意让儿孙陪同专程到店品尝时,欣然提笔写下的诗句。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